[发明专利]一种甲醇合成气脱硫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91187.8 | 申请日: | 200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5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姜勤;魏士新;施翔宇;王金利;张浩;张觅;纪容昕;吴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化集团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86 | 分类号: | B01J23/86;B01J23/80;B01J23/835;C01B3/5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0048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醇 合成气 脱硫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催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甲醇合成气深度脱硫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甲醇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化工产品,也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目前,工业合成甲醇广泛采用Cu-Zn-Al系催化剂,该系催化剂活性好、选择性高,但对毒物极为敏感,容易中毒失活,其中硫化物的危害最为严重。所以在进合成塔前均需要精脱硫。目前国内生产精脱硫剂的品种繁多,主要以氧化锌为主,还有氧化铁、活性碳等及其它复合材料。脱硫精度在小于0.2×10-6左右,不能做为深度脱硫剂使用。
目前国内外甲醇生产正向大型化发展,对与之相配套的合成气净化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大型化甲醇在装填、还原等过程极其复杂,频繁更换甲醇催化剂对生产厂家极为不利,损失巨大。为使甲醇装置长周期、高活性地运行,国外大公司对合成气中毒物要求非常严格,其中总硫含量要求达到小于30×10-9。如丹麦托普索公司生产的MG-901型Cu-Cr系深度脱硫剂,德国南方化学公司生产的K306型深度脱硫剂。
中国专利CN 01135213.2公开了一种甲醇合成催化剂的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以球状γ-Al2O3为载体,通过浸渍负载Mo、Cr、Cu中的一种或几种金属氧化作为主要组份,还负载第II A簇金属中的至少一种金属氧化物作为次要组份。制备过程包括浸渍、干燥、焙烧等工序,制得的保护剂用于脱除甲醇合成气中的羰基铁和羰基镍。
中国专利CN 1704143公开了一种活性炭脱硫剂,含有活性炭80%~95%、碱金属化合物2%~10%、碱土金属化合物3%~10%,通过碱金属化合物和碱土金属化合物与活性炭混合、挤条而得,据称该脱硫剂可在常温、常压和1000h-1下将气体中的总硫脱除到30×10-9。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基甲醇合成气深度脱硫剂,用于在温度200℃~350℃,压力2.0MPa~8.0MPa,空速2000h-1~3000h-1,实现甲醇合成气的深度脱硫,使经过脱硫后的甲醇合成气总硫含量小于或等于20×10-9。
该发明提供的甲醇合成气深度脱硫剂由铜、锌、铬、铝中的三种或四种金属的氧化物组成。以脱硫剂的总重为基准,其组成为:CuO 5%~30%,ZnO 5%~40%,Cr2O3 20%~50%或Al2O3 20%~50%。
本发明提供的甲醇合成气深度脱硫剂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备:将铜、锌、铬(或铝)的可溶性盐溶液,用酸式碳酸盐溶液作沉淀剂进行共沉淀反应,得到的沉淀经过洗涤、干燥、造粒、打片、煅烧过程而得。
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铜、锌、铬、铝的三种或四种可溶性盐(可以是硝酸盐、硫酸盐、乙酸盐)溶于水配制成混合溶液,用酸式碳酸盐溶液作沉淀剂进行共沉淀。所用的酸式碳酸盐溶液可以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碳酸氢铵中的一种的溶液,也可以是其中的两种或三种的混合物溶液。沉淀过程控制温度为50℃~90℃。得到的沉淀洗涤合格后过滤,在100℃~150℃下干燥,破碎成1.0mm~2.0mm的粒子,添加0.5%~10%的造孔助剂,如碳酸盐、氨盐,可以是碳酸氢铵、石墨等,压片,再经过200℃~500℃焙烧1h~4h,制得适宜比表面和孔径的脱硫剂。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的实施例用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1:
将2L含有120g Cu(NO3)2、145gZn(NO3)2和245g Cr(NO3)3的混合溶液A,加热到50~90℃待用,用浓度55g/L的碳酸氢钠溶液B作沉淀剂,加热到50~90℃待用,搅拌下将溶液B加入溶液A,中和过程控制温度 在50℃~90℃,控制终点pH值6.0~8.0。中和始终在搅拌中进行。然后料浆经过滤、洗涤,得到的滤饼在100℃~150℃烘干,破碎成1.0mm~2.0mm的粒子,添加助剂,进行压片,并在200℃~500℃焙烧3h,制得脱硫剂I。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化集团研究院,未经南化集团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11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器块
- 下一篇:SPARC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