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咪唑并吡啶基化合物及含其的有机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93642.8 | 申请日: | 200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6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金喜妍;梁承珏;申定翰;李昌浩;高熙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D471/04 | 分类号: | C07D471/04;H01L51/00;H01L51/50;H01L5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宋莉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咪唑 吡啶 化合物 有机 发光二极管 | ||
相关专利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分别于2006年11月24目和2007年7月24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6-0117092和10-2007-0074097的优先权和权益,在此引入全部内容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咪唑并吡啶的化合物以及包括含该化合物的有机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适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子传输层的基于咪唑并吡啶的化合物,以及包括含该化合物的有机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具有宽视角、优良对比度、以及快速响应时间的自发射二极管。
而且,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良好的亮度、工作电压和响应时间,并可实现多色图像。
在常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在基底上形成阳极,然后在阳极上依次形成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阴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是由有机化合物形成的有机薄膜。具有这样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工作如下。当电压施加到阳极和阴极时,从阳极注入的空穴经空穴传输层迁移到发光层。从阴极注入的电子经电子传输层迁移到发光层。空穴与电子在发光层彼此复合以产生激子。当激子由激发态降至基态时,发光层的荧光分子发光。芳香杂环化合物如二唑、噻重氮、嘧啶等可以用作形成电子传输层的材料。然而,常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不具备令人满意的驱动电压、亮度、电流密度、功率效率、寿命等。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基于咪唑并吡啶的化合物具有高电子传输能力。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该基于咪唑并吡啶的化合物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高效率、低驱动电压、高亮度和长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基于咪唑并吡啶的化合物包括下式1表示的化合物。
式1
式1中,p和q各自独立地选自1至5之间的整数,m和n各自独立地选自0至4之间的整数,m和n两者不都为0。R1、R2、R3、R4、R5、R6、R7、R8、R9、R10、R11和R12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羟基、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0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0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杂芳基。R4、R5、R6和R7中至少两个相互结合形成饱和或不饱和环。R9、R10、R11和R12中至少两个相互结合形成饱和或不饱和环。L1和L2可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亚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亚杂芳基。Ar1和Ar2可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杂芳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层,该有机层包括基于咪唑并吡啶的化合物。
式1所示的基于咪唑并吡啶的化合物具有高电子传输能力,使得包括具有该基于咪唑并吡啶的化合物的有机层的发光二极管能够具备低驱动电压、高电流密度、高亮度、高效率和长寿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SDI株式会社,未经三星SDI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36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