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织横编织机的移针、接针后的回针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93715.3 | 申请日: | 200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0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萧世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萧世贤 |
主分类号: | D04B15/36 | 分类号: | D04B15/3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织 织机 接针后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横编织机,特别涉及横编织机的移针三角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的带有移针功能的针织横编织机,尤其采用中央前后对称型移针三角系统的针织横编织机,其移针、接针后回针时,均以成圈三角或在成圈三角的侧面加一副山(副三角)作为移针、接针后的回针结构。其带来的不足是:移针、接针后的回针错开距离很少,有的甚至根本没有错开,造成纱线互拉因而容易产生不良的移针编织。
此外,现有的带有移针功能的针织横编织机,尤其采用中央前后对称型移针三角系统的针织横编织机,由于其接针三角设置在对称中心轴线上,并且是固定中心式的,因此,为了配合此接针三角处于上述中心轴线位置的最高点,移针三角均是设计成双峰式,才可能做出不限方向的移针编织。
但采用双高峰式的移针三角作为移针编织,它的缺点就是会有两次的顶高织针而拉紧织目,但其中的一次是不必要的顶高,它容易造成织物纱线的拉伤,因此是不科学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横编织机的移针、接针后的回针方法,增加移针、接针后的回针错开距离,避免纱线互拉产生不良的移针编织。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单高峰式移针三角系统,避免出现两次的顶高织针而拉紧织目,避免织物纱线的拉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针织横编织机的移针、接针后的回针方法,所述的针织横编织机的移针三角系统,包括上三角系统与下三角系统,所述的上三角系统包括人字三角、中心三角、起针三角、左成圈三角、右成圈三角、左拦针三角、右拦针三角、左右整针三角、移针三角与接针三角,其特征在于:利用拦针三角作为移针、接针后的回针结构。
其中,较佳的技术方案还可以附加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的移针三角是单峰式移针三角,而所述的接针三角是左右摆动式接针三角,其中:所述的单峰式移针三角是左右对称结构,其在对称轴位置凸出形成一个最高峰;所述的左右摆动式接针三角能够绕其枢轴摆动预定大小的角度,并且所述的枢轴位于所述的单峰式移针三角的对称轴上。
所述的下三角系统包括左右拦针脚三角、起针脚三角、左选针脚三角、右选针脚三角以及左右整针脚三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能够增加移针、接针后的回针错开距离,避免纱线互拉产生不良的移针编织。
2.由于其仅发生一次必要的顶高动作,可以减少织物纱线的拉伤的可能性,又能做出不限方向的移针编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横编织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横编织机的机头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单高峰式移针三角系统的示意图;
图4、图5均是本发明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人字三角;2-中心三角;3-起针三角;4-左成圈三角;5-右成圈三角;6-左拦针三角;7-右拦针三角;8-左右整针三角;9-左右拦针脚三角;10-起针脚三角;11-左选针脚三角;12-右选针脚三角;13-左右整针脚三角;14-单峰式移针三角;141-最高峰;15-左右摆动式接针三角;151-枢轴;20-织针;21-针踵;22-后三角系统;23-前三角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结构、形状以及方法能够更好地被了解,以下通过数个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论述。
首先,如图1、图2所示,介绍本发明横编织机的立体结构以及横编织机的机头结构。
再结合图3所示,介绍本发明优选采用的单高峰式移针三角系统,其包括上三角系统与下三角系统,所述的下三角系统包括左右拦针脚三角9、起针脚三角10、左选针脚三角11、右选针脚三角12、左右整针脚三角13,而所述的上三角系统包括人字三角1、中心三角2、起针三角3、左成圈三角4、右成圈三角5、左拦针三角6、右拦针三角7、左右整针三角8,上述这些都是现有结构,而本发明结构上的特点在于:所述的上三角系统还包括单峰式移针三角14与左右摆动式接针三角15。
所述的单峰式移针三角14是左右对称结构,其在对称轴位置凸出形成一个最高峰141;
所述的左右摆动式接针三角15能够绕其枢轴151摆动预定大小的角度,并且所述的枢轴位于所述的单峰式移针三角14的对称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萧世贤,未经萧世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37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泥船吸头的转向推进装置
- 下一篇:纳米竹炭抗菌纤维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