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翻转臂上的油缸的油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94057.X | 申请日: | 2007-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9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施士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优希宏达机电厂 |
主分类号: | F15B15/02 | 分类号: | F15B15/02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高 |
地址: | 21563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翻转 油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油缸的油路结构,尤其涉及到设置在翻转臂上的油缸的油路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油缸以其在动力、握持力等方面的优异性能在许多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过,在油缸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将油缸安装在转动部件(譬如翻转臂)上时,油缸跟随翻转臂不停翻转,使得连接油缸和供油泵的输油管也要跟随着油缸的翻转不停地被拉伸和扭动,要不了多长时间,输油管与油缸和供油泵的接口处就会发生松动,油缸就会因为输油管泄漏而无法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使输油管与翻转臂同步翻转的翻转臂上的油缸的油路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翻转臂上的油缸的油路结构,包括:活动设置在翻转座中的翻转轴,翻转轴上设置有翻转臂,翻转臂上设置有油缸,所述油缸的两个油口分别通过输油管与设置在翻转轴中的油路转接装置的两个油路接口相连通。
上述的油路转接装置的具体结构为:翻转座的内壁上设置有两条环形储油槽,两储油槽中分别开设有接入油孔,两接入油孔分别与供油装置的两个油道连通;翻转轴中沿轴向设置有两个密闭的转接油道,两转接油道的一头通过开设在翻转轴上的连接孔分别与两接入油孔连通,两转接油道的另一头分别开设有油路接口,两油路接口分别与油缸的两输油管连通。
上述翻转座与翻转轴之间还设置有多道密封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发明中,在翻转臂随着翻转轴作翻转运动过程中,连接油缸的油口与翻转轴上的油路接口的输油管始终与翻转臂保持同步,从根本上解决了输油管被拉伸和扭动的现象,使得输油管长期使用不会泄漏,保证了油缸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的翻转轴和翻转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图2中:1、翻转臂,2、油缸,21、油口,22、油口,3、翻转轴,31、油路接口,32、油路接口,33、转接油道,34、转接油道,35、连接孔,36、连接孔,4、键,5、输油管,6、输油管,7、翻转座,71、接入油孔,72、储油槽,73、接入油孔,74、储油槽,8、密封垫,9、夹持臂,10、端盖,11、O型密封圈,12、密封胶,13、固定螺栓,15、推力轴承,16、夹持臂,17、翻转油缸,18、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翻转臂上的油缸的油路结构,包括:活动设置在翻转座7中的翻转轴3,翻转轴3通过键4与翻转臂1固定在一起,翻转臂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夹持臂16的油缸2,油缸2的油口21通过输油管6与设置在翻转轴3中的油路转接装置的油路接口32相连通,油缸2的油口22通过输油管5与设置在翻转轴3中的油路转接装置的油路接口31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油路转接装置的具体结构为:翻转座7的内壁上设置有两条环形储油槽72和74,两个储油槽72和74中分别设置接入油孔71和73,储油槽72通过接入油孔71与供油装置的一个油道连通,储油槽74通过接入油孔73与供油装置的另一个油道连通;翻转轴3中沿轴向设置有两个密闭的转接油道33和34,事实上,转接油道33和34在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在翻转轴3的一端留有敞口,本实施例中,转接油道33和34的敞口由密封垫8、端盖10及螺栓13构成的密封机构所密封;转接油道33的一头通过开设在翻转轴3上的连接孔35与接入油孔72相连通,转接油道34的一头通过开设在翻转轴3上的连接孔36与接入油孔73相连通,转接油道33和34的另一头分别开设有油路接口31和32,油路接口31与输油管5相连通,油口32与输油管6相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翻转座7与翻转轴3之间还设置有四道O型密封圈11;为了进一步增强翻转座7与翻转轴3之间的密封效果,在翻转座7与翻转轴3之间还设置有两道由密封胶12形成的密封环。在实际应用时,翻转座7与翻转轴3之间还设置有推力轴承15;所述的翻转臂1由翻转油缸17驱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优希宏达机电厂,未经张家港市优希宏达机电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40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