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挡风罩的仿扑翼效果的转翼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94129.0 | 申请日: | 200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7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志成 |
主分类号: | B64C33/02 | 分类号: | B64C33/02;A63H27/28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永裕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思聪 |
地址: | 5280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挡风 仿扑翼 效果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及其模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飞行器的用来产生升力和推力的仿扑翼效果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世上现有的飞行器产生升力和推力的装置有较多不足:如直升机的旋翼机构复杂,旋翼工作效率较低;固定翼飞机的机翼只能产生升力,不能产生推力;普通扑翼机的翅膀上、下往复扑动,结构复杂,对材料的要求很高,可操作性差;如2005年6月22日公告的申请号为200410067039.1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说明书所提出的那样,″扑翼″虽然是转动工作的,但其结构较复杂,操作也相对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利用目前发动机、电动机输出轴多作圆周运动而圆周运动比上下扑动的往复运动要容易实现得多的优势,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即带挡风罩的仿扑翼效果的转翼装置,发扬了扑翼下扑时产生升力和推力的优点,而同时克服了扑翼上扑时的负面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带挡风罩的仿扑翼效果的转翼装置,应用于飞行器及其模型上,用来产生升力和推力,主要由转翼1或1A或1B、挡风罩2或2A或2B和两端轴承3、4等组成,其特征在于:转翼1或1A或1B靠其转翼轴13通过轴承3、4与挡风罩2或2A或2B的两端相连,转翼1或1A或1B在动力的驱动下作圆周运动,当转翼1或1A或1B的翼片转到挡风罩2或2A或2B外侧时产生仿扑翼效果的力作为飞行器的升力和推力,通过改变转翼1或1A或1B的转速和迎风角度来改变飞行器受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控制飞行器的飞行状态。进一步地,转翼1或1A或1B由转翼轴13和安装在其上的翼片11、11′、12、12′或11A、12A或11B、12B组成,翼片的平面形状分为矩形、梯形或半圆弧形;且所有转翼的翼片径向从根部至尖部由厚逐渐变薄。进一步地,当翼片的平面形状为矩形或梯形时,罩在转翼1或1A外的挡风罩2或2A由挡风板21和其两端面组成,挡风板21的内壁是一个光滑的半圆弧形曲面,该曲面的弧度为180°或大于180°,曲面半径大于转翼1或1A的翼尖的旋转半径,挡风罩2或2A的两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转翼1或1A的翼片根部的轴向长度。进一步地,当翼片的平面形状为半圆弧形时,罩在转翼1B外的挡风罩2B是一个内壁光滑的半球形曲面,该曲面的弧度为180°或大于180°,曲面半径大于转翼1B的翼片半径。进一步地,当翼片的平面形状为矩形或梯形时,挡风罩2或2A的两个端面有两种形式:a、端面不是封闭的,即可以通风;b、端面是封闭的,即不可以通风。进一步地,数片翼片均匀分布在转翼轴13上,且翼片平面与转翼轴13的轴线的夹角在0°至15°之间。进一步地,该转翼装置安装在飞行器上有三种方式:a、转翼装置中的转翼轴13的轴线与飞行器的前后方向一致;b、转翼装置中的转翼轴13的轴线与飞行器的左右方向一致;c、转翼装置中的转翼轴13的轴线与飞行器的上下方向一致。进一步地,当转翼装置用于需要将转翼轴13的轴线与飞行器的前后方向一致或上下方向一致的飞行器时,翼片的轴向厚度自前至后或自上至下由厚逐渐变薄。
本发明的优点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效果象鸟或昆虫扑翼一样,装在飞行器上能使飞行器结构简单、效率高、飞行稳定、安全可靠、操控方便的产生升力和推力的带挡风罩的转翼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种转翼装置示意图;
图2.1是图1中翼片为矩形时的转翼主视图;
图2.2是图2.1的侧视图;
图2.3是图2.1的俯视图;
图3是第一种转翼装置的挡风罩的示意图;
图4.1是图1中翼片为梯形时的转翼主视图;
图4.2是图4.1的侧视图;
图4.3是图4.1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种转翼装置示意图;
图6.1是图5中转翼主视图;
图6.2是图6.1的侧视图;
图6.3是图6.1的俯视图;
图7是第二种转翼装置的挡风罩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种转翼装置示意图;
图9.1是图8中转翼主视图;
图9.2是图9.1的侧视图;
图9.3是图9.1的俯视图;
图10是第三种转翼装置的挡风罩的示意图;
图11.1是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11.2是图11.1的侧视图;
图11.3是图11.1的俯视图;
图12.1是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12.2是图12.1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志成,未经王志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41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条烟循环堆垛机
- 下一篇:一种制备高纯度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