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94258.X | 申请日: | 2004-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6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邱则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则有 |
主分类号: | B28B7/16 | 分类号: | B28B7/16;B28B7/22;B28B7/26;B28B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11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构件 成型 模具 | ||
本申请为申请日为2004年1月20日、申请号为200410002649.3、名称为“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
(二)背景技术
目前,现浇钢筋砼空心板,特别是现浇钢筋砼空心板非抽芯成孔工艺,普遍采用薄壁管或薄壁盒填充,能满足各种不同空心板抽空砼的需要。申请人于1999年11月29日同时分别申请了申请号为99115665.X、名称为“钢筋砼填充用纤维增强型薄壁管(盒)及其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以及申请号为99115666.8、名称为“现浇钢筋砼填充用纤维增强型薄壁盒及其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所制得的薄壁管或薄壁盒可以是开口的,若带有封口则可制得封闭的薄壁管或封闭的薄壁盒;其制造方法中所采用的模具有阴模或阳模。如阴模,从它们的附图可以看出,它包括侧模面和底模面,侧模面和底模面围成阴模,这种阴模为整体模板的阴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脱模不方便,开口的薄壁管或薄壁盒易破损,因此,研制一种新型的模壳构件成型模具已为急需。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具有脱模方便、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强度高、成本低等特点。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包括侧模面、底模面,侧模面和底模面围成阴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模的侧模面和底模面由模板构成,阴模由至少二块模板拼合组合,在拼合的模板上设置有拼合装置,阴模设置有支撑架,模板的边缘上设置有加强物。这样,由于阴模由至少二块模板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上设置有拼合装置,因而拧松拼合装置后,脱模非常方便;同时,阴模设置有支撑架,因而施工更方便,效率更高;此外,模具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强度高、成本低等特点,从而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适用于制造薄壁管或薄壁盒,尤其适用于制造开口的薄壁管或开口的薄壁盒。
本发明的另一解决方案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包括侧模面、底模面,侧模面和底模面围成阴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模的侧模面和底模面由模板构成,阴模由至少二块模板拼合组合,在拼合的模板上设置有拼合装置,阴模设置有支撑架,加强物上有拼合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解决方案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包括侧模面、底模面,侧模面和底模面围成阴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模的侧模面和底模面由模板构成,阴模由至少二块模板拼合组合,在拼合的模板上设置有拼合装置,阴模设置有支撑架,底模面模板上有定位孔、定位销、定位台阶或定位槽或定位块。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支撑架设置于底模面的模板上。这样,支撑架设置在底模面的模板上,可有效支承模具的重量,同时,也提高了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作业人员的工作面,使其不需弯腰或仅需略微弯腰便可进行作业,降低了其劳动强度。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支撑架为侧模面的模板上设置的支撑架。这样,支撑架设置在侧模面的模板上,可有效支承模具的重量,同时,也提高了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作业人员的工作面,使其不需弯腰或仅需略微弯腰便可进行作业,降低了其劳动强度。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侧模面由两块、三块、四块、六块或八块模板构成。这样,模壳构件成型模具的侧模面由多块模板构成,具有拆分方便、简单,容易拼装组合,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特别有利于大型模具的制作。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底模面为至少一块模板。这样,模壳构件成型模具的底模面为一块或者多块构成,使模具在使用时,底模安装和拆模都十分方便,解决了底模面容易与产品粘结而不易脱模的问题。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拼合装置设置在模板的拼合部位。这样,拼合装置设置在模板的拼合部位,在模具使用时可十分方便地将相邻模板拼合紧固,拆模也非常简单方便,同时,因上述装置设置在拼合部位,因其间距小,只需极小力便可合紧固定。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模板的拼合部位在模面的转角部位。这样,因模板的拼合缝设置在模面的转角部位,合缝间隙小,使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浆料外溢的现象,改善了产品制作质量,同时,脱模更方便。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拼合装置设置在侧模面的模板和底模面的模板之间的转角部位或者侧模面的模板之间的转角部位。这样,模具拼合更加紧密无间隙,大大减少了漏浆的现象,提高了模具的精度,同时更方便模具的脱模。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模面的转角部位设置有凸形构造或凹形构造。这样,在模面的转角部位设置凸形构造或凹形构造后,可相应制作出在转角部位形成模壳构件的凹形构造或凸形构造,可满足各种不同模壳构件产品生产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则有,未经邱则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42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压力清洗装置
- 下一篇:自然通风冷却塔通风消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