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94403.4 | 申请日: | 200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9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李煐九;奇仁敍;沈洪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高平;陶凤波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显示装置(multi-display apparatus)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最小化在各个显示面板的接缝处图像的不连续的多显示装置,以及制造所述多显示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大屏幕多显示装置通过连接多个显示面板来实现。过去,大屏幕,如展览用的大型电视机,通过相互连接多个布劳恩(Braun)管来实现。然而,最近,由于在小型移动装置如移动电话或个人标号助理(PDA)中对大屏幕的需求增加,通过连接平板显示器来生产大屏幕,所述平板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场发射显示器(FED)、等离子显示器(PDP)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通常,通过平行连接显示面板来制造多显示装置。也就是说,由平行连接多个显示面板来实现多屏幕。然而,当一对显示面板平行连接时,在该对显示面板之间的接缝处存在明显分离,因此在这对显示面板接缝处形成了不平滑的图像。
一种克服这个问题的尝试包括:构造使得第一和第二显示面板布置彼此叠置,并且像素边界在该对第一和第二显示面板之间垂直对齐,以便在使用者的眼睛看来,所述图像是连续的。
然而,虽然两个显示面板的垂直对齐提供了一种图像连接方式,但在两个显示面板之间的高度差导致整体结构更厚。鉴于近期趋势是追求轻巧和超薄的显示产品,多显示装置的产品厚度增加可能导致多显示产品在市场上不受欢迎。
因此,为了保证产品竞争力,需要能减小在多显示装置面板间接缝处的图像的不连续并不增加多显示装置面板厚度的多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在面板接缝处改善图像连接且不增加多显示装置厚度的多显示装置,以及该多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显示装置,包括多个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和形成于所述多个显示面板的一对相邻显示面板中的至少一个显示面板中的台阶部分,构造成在所述至少一个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缩进。所述一对相邻的显示面板以所述台阶部分相互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多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准备一对分别包括显示器件的显示面板,以及在所述一对显示面板中的至少一个显示面板中形成台阶部分。所述台阶部分在所述一对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缩进。该方法也包括所述显示面板在台阶部分相互接合以形成屏幕。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一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面板连接结构的多显示装置;
图2A至2D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1的多显示装置的面板连接结构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
图3A至3D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图1的多显示装置的面板连接结构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具有面板连接结构的多显示装置;
图5A至5D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4的多显示装置的面板连接结构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
图6A至6D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图4的多显示装置的面板连接结构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
图7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具有面板连接结构的多显示装置;
图8A至8D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7的多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
图9A至9D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图7的多显示装置的面板连接结构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
图10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具有面板连接结构的多显示装置;
图11A至11D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10的多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
图12A至12D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图10的多显示装置的面板连接结构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
图13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具有面板连接结构的多显示装置;
图14A至14D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13的多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
图15A至15D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图13的多显示装置的面板连接结构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
图16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具有面板连接结构的多显示装置;
图17A至17D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16的多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
图18A至18D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图16的多显示装置的面板连接结构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
图19A和19B是依照本发明的折叠型多显示装置的外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44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见光或紫外光达林顿三极管
- 下一篇:图文数字化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