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动系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94694.7 | 申请日: | 200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8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崔玹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3/44 | 分类号: | F16H3/44;F16H5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戈泊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自动变速器 动力 传动 | ||
与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要求于2007年8月16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 利申请第10-2007-0082376号的优先权和权益,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合 并于此以作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动系。更具体地说, 本发明涉及实现十个前进速度和两个倒档速度的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 器的动力传动系。
背景技术
自动变速器的例示性换档机构利用多个行星齿轮组的组合。包括 多个行星齿轮组的这样的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动系改变从自动变速器 的液力变矩器接收的转速和扭矩,并且因此将改变的扭矩加以改变并 且传递到输出轴。
众所周知,当变速器实现更大数量的换档速度时,可以更优化地 设计变速器的传动比,因此车辆可以具有经济的燃油里程和更好的性 能。为此,能够实现更多换档速度的自动变速器处于不断的研究中。
此外,对于相同数量的速度,动力传动系的特征,例如耐久性、 动力传动的效率以及尺寸,大多取决于组合式行星齿轮组的布局。因 此,动力传动系的组合结构的设计也处于不断的研究中。
通常,采用行星齿轮组的动力传动系的开发不包括设计全新类型 的行星齿轮组。相反,其涉及单/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组是如何组合的, 以及相对于行星齿轮组的组合离合器、制动器、和单向离合器是如何 放置的,从而以最低的动力损耗实现所需的变速速度和速比。
对于手动变速器来说,太多速度会给驾驶员带来过度手动换档方 面的不便。然而,对于自动变速器来说,通过控制动力传动系的操作, 变速器控制单元自动地执行换档,因此更多速度通常意味着更多的优 点。
在背景技术这个部分中所揭示的以上信息仅用来增强对本发明背 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可能包含这样的信息:该信息并未构成已经被 本国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动系,该 动力传动系包括两个行星齿轮组、五个离合器和两个制动器,并实现 十个前进速度和两个倒档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方案,通过组合五个离合器和两个制动 器中的两个元件,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动系获得换档速度, 并可以通过连接或释放一个元件进行换档。
于是,根据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 动力传动系可以被简单地控制,并且可以增强换档感觉。
根据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 动系可以包括:连接到液力变矩器的输入轴;输出齿轮;变速箱;第 一行星齿轮组,该第一行星齿轮组包括固定连接到输入轴的第一操作 构件、固定连接到变速箱的第二操作构件以及通过第一操作构件和第 二操作构件的操作输出降低的速度的第三操作构件;第二行星齿轮组, 该第二行星齿轮组包括选择性连接到第三操作构件的第四操作构件、 选择性连接到输入轴并选择性连接到第二操作构件或选择性连接到第 三操作构件的第五操作构件、选择性连接到输入轴或选择性连接到变 速箱的第六操作构件、选择性连接到变速箱的第七操作构件以及总是 作为输出元件的第八操作构件,其中第二行星齿轮组向输出齿轮输出 十个前进速度和两个倒档速度;以及选择性连接操作构件、输入轴或 者变速箱的多个摩擦构件。
多个摩擦构件可以包括选择性连接第四操作构件和第三操作构件 的第一离合器、选择性连接第五操作构件和第三操作构件的第二离合 器、选择性连接第五操作构件和输入轴的第三离合器、选择性连接第 六操作构件和输入轴的第四离合器、选择性连接第五操作构件和第二 操作构件的第五离合器、选择性连接第六操作构件和变速箱的第一制 动器以及选择性连接第七操作构件和变速箱的第二制动器。
第一行星齿轮组可以是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组,该双小齿轮行星齿 轮组包括作为操作构件的第一太阳齿轮、第一行星齿轮架和第一内齿 圈。
第一太阳齿轮可以是第一操作构件,第一行星齿轮架可以是第二 操作构件,第一内齿圈可以是第三操作构件。
第二行星齿轮组可以是共用一个小齿轮的两个双小齿轮行星齿轮 组的组合中的复合行星齿轮组,并可以包括作为操作构件的第二太阳 齿轮、第三太阳齿轮、第二行星齿轮架、第二内齿圈和第三内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46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槽渠式水力循环发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看门狗复位电路及复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