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回收的瓣膜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95409.3 | 申请日: | 200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0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田昆玲;何龙;谢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涛;田昆玲 |
主分类号: | A61F2/82 | 分类号: | A61F2/82;A61L2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振安创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祁纯阳;王爱群 |
地址: | 100081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回收 瓣膜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是指一种介入治疗中用于对肺部疾病、胆管、血液主动脉瓣及阻挡异向流通的人体管腔单向流通的瓣膜支架。
背景技术:
肺气肿、肺大泡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均是肺部常见病症,除去以药物抗感染的治疗方法外,外科一般以肺减容手术为主。由于患者一般体质较弱和肺功能较差,出现不能耐受手术过程,导致死亡率高,导致一部分患者无法有效地治疗或根治。随着介入性治疗手段技术的成熟,发展出可在患者的肺部靶区气管段或段以下支气管内置入一支架和一单向阀,达到呼气时单向阀开通,吸气时单向阀关闭,从而使病变肺部部位残气量减少,使分泌物流出,最终导致病肺萎陷或纤维化,健肺逐渐扩张发挥代偿作用,改善患者肺功能;胆囊、胆管及血液主动脉瓣病变或人体管腔发生异向流通,同样需阻挡异向流通。上述的支架设有弹性金属制成的钩体,置入管腔后,钩体刺入管腔壁面后将支架定位,其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如钩体对人体管腔壁面会有不同程度伤害易造成穿孔及长期炎症等并发症,特别是可能导致支架受力较大产生一定的位移,进而导致管腔壁面被划伤;另一缺陷是支架定位后,如支架损坏、支架偏移或单向阀损坏,无法将支架从人体中直接取出,须手术才可取出,并且支架在置入时,一旦释出便不可进行调整,因此,现有的介入性的支架与单向阀急需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公开一种可回收且使用安全可靠的既可临时又可长期植入的用于对肺部疾病、胆管、血液主动脉瓣及阻挡异向流通的人体管腔单向流通的瓣膜支架。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包括记忆合金材料构成的柱状支架,特别是柱状支架内设有一具弹性的片状膜片,膜片上设有至少一个缝隙使膜片形成可弯曲的弹片,柱状支架的一端设有一固定构成柱状支架合金材料的固定后夹具,后夹具具有连接输送器的螺纹。
所述的丝状记忆合金材料编织为柱状支架后,形成至少一股合金丝后再固定于后夹具,柱状支架的设有后夹具一端形成至少一个开口。
所述的丝状记忆合金材料编织为柱状支架后,形成一股合金丝束后固定位于柱状支架侧壁上缘的后夹具,柱状支架的设有后夹具一端形成一个近似圆形的开口。
所述的丝状记忆合金材料编织为柱状支架后,形成二股合金丝束后固定位于柱状支架轴心位置的后夹具,柱状支架设有后夹具一端形成二个近似椭圆形的开口;或编成柱状支架的合金丝形成三股或四股合金丝束后固定位于柱状支架轴心位置的后夹具,柱状支架设有后夹具一端形成三个或四个开口。
所述的柱状支架由合金钢管经激光刻蚀得到的网状支架,蚀刻掉部分形状近似菱形,支架一端有与支架一体的至少三根支撑,支撑与后夹具连接。
所述的柱状支架由至少一根合金丝螺旋形成,一端设有后夹具,优选2~4根合金丝。
所述的柱状支架的另一端亦设有一前夹具,前、后夹具可对称设置或非对称设置。
所述的膜片有一与柱状支架相适配的圆柱段,由圆柱段一端一体连接有一向圆心位置隆起的凸出面,凸出面上设有一未封闭的圆形缝隙;或设有两对称的弧形缝隙,两弧形缝隙的之间有一直线缝隙相连通形成一近似工字形缝隙;或设有以圆心为起点的等夹角向圆周边延伸的三角缝隙;或设有以圆心为起点的向圆周边延伸的十字缝隙;分别设有形成一至四个可弯曲的弹片。
所述的膜片的每一弹片均有一曲面凹陷部。
所述的弹片的厚度从圆周边缘向圆心隆起位置逐渐减小,且圆柱段与凸出片相交处设有一圆柱体。
所述的弹片内部或表面设有可增加弹片弹性变形和强度的金属丝支撑体。
所述的弹片为一直径与柱状支架直径相适应并圆心隆起的片状物,通过一金属杆将弹片与柱状支架的一个夹具连接,至少两条缝隙自接近圆心位置至弹片边缘并形成至少两个弹片;优选三~四条缝隙
本发明的支架为无钩体结构,避免了已有技术的钩体对人体管腔壁面的伤害及导致的并发症,并可对支架进行精确的定位调整,在置入或回收时使医生有至少一个可视点,可实现双方向的置入或回收,安全可靠,并单向阀的结构合理,具有人体心脏瓣膜的特性,抗返流能力强,可靠耐用,可用于对肺部疾病、胆管、血液主动脉瓣及阻挡人体管腔异向流通的单向瓣膜支架。
附图说明:
图1为支架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支架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支架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支架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涛;田昆玲,未经王涛;田昆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54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