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机的压延筋成形单元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95839.5 | 申请日: | 200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3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遇政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D22/20 | 分类号: | B21D22/20;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沙捷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延 成形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机的压延筋(bead)成形单元,特别地,所涉及的压机的压延筋成形单元中至少一个双圆形压延筋是根据成形深度形成于压延筋成形单元的压延筋表面,该压延筋成形单元的压延筋表面被设置在压机设备的防皱压板(blank holder)和上压机部的冲模表面(dieface surface)上以控制压延筋力,从而最小化成形产品中可能出现的褶皱等瑕疵。
背景技术
一般机动车辆是通过多种组装工艺使用约二至三万个部件制造的。
特别地,车身是通过由多种压机设备制造产品板、之后各产品板在车身厂组装以形成白车身(B.I.W)状态的车身的第一组装工艺形成。
这样的产品板是通过压力形成的,通过各种压机设备形成材料板。图1示出了通过常规冲压设备由材料板形成产品板的工艺。
在图1所示的冲压设备中,形状对应于产品板下表面的下压机部101被安装于垫板103上,且防皱压板107经缓冲销105沿下压机部101外侧安装于垫板103上。
形状对应于产品板上表面的上压机部111安装于位于下压机部101上方的滑块109上。材料板113置于下压机部101的防皱压板107上,之后由上压机部111压制,从而形成产品板。
细节如图1中S1所示,上压机部111和防皱压板107上移,且材料板113置于上压机部111和下压机部101、防皱压板107之间。
之后,如图1中S2所示,上压机部111下移,使得材料板113的边缘部分由上压机部111的上冲模表面115和防皱压板107的下冲模表面117固定。上压机部111和防皱压板107如图1中S3所示一起下移,如图1中S4所示通过压机锻造加工形成产品板。
这里,上压机部111的上冲模表面115和防皱压板107的下冲模表面117用于通过控制形成产品板时的材料流量阻止材料板113的拐角部分破裂或撕裂,从而避免影响完整的产品板的质量。例如,如果上冲模表面115、下冲模表面117的材料固定压力非常高,材料流即金属流不平滑,会引起材料板破裂,且如果固定压力过低,金属流速度高,则会引起材料表面弯曲。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上冲模表面115、下冲模表面117上按常规形成圆形压延筋成形单元BU以控制缓冲力,如图2所示。
压延筋成形单元BU包括从防皱压板107的下冲模表面117伸出的压延筋突起121以及形成于冲模表面115与压延筋突起121互补的压延筋槽123。
但是,在上述压机的常规压延筋成形单元BU情况下,如果压延筋部分的两侧部分的曲率R较小,且防皱压板107的缓冲压力达不到成形力,则防皱压板107不能稳定的固定材料板113,导致材料流不稳定。相反,如果防皱压板107的缓冲压力增加至足够的成形力,材料板113可能因没有出现所需材料流而局部破裂,从而严重影响产品板的质量。
同样,如果施加两条或多条压延筋线抑制材料流,在冲模表面可能出现过多弯曲,且防皱压板107的固定力过强,使得材料流不连续,因此在产品板的表面出现弯曲,导致低产量。
另一方面,如果压延筋突起121的两侧部分曲率R较小,则压延筋突起121固定的材料的镀层部分可能局部剥落,可能出现弯曲或刻痕等瑕疵。在此示例中,上冲模表面115、下冲模表面117应整体加工并再次打磨,导致高成本和较长加工时间。
本发明背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增强对发明背景的理解,不应被看作是确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资料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先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为解决前述先有技术有关问题的努力中产生的。
在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压机的压延筋成形单元,其中至少一个双圆形压延筋根据成形深度,形成于在防皱压板和上压机部的冲模表面上为调节压延筋力而形成的压延筋成形单元的压延筋表面,从而最小化成形产品中可能出现的褶皱等瑕疵。
在优选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压机的压延筋成形单元,其形成于防皱压板的下冲模表面和上压机部的上冲模表面之间,并形成至少一个双圆形压延筋,以在压制位于上压机部和下部之间的材料板以形成产品板的工艺中,控制沿材料板边缘部分的材料流,包括:伸出防皱压板的下冲模表面且具有整体形成为波形的至少一个双圆形压延筋槽的压延筋突起,以及压延筋槽,该压延筋槽形成于上压机部的上冲模表面上与压延筋突起互补且具有整体形成为波形与压延筋突起的双圆形压延筋槽互补的至少一个双圆形压延筋突起。
相对于防皱压板的下冲模表面,压延筋突起的两个下侧部分具有预定曲率半径的圆形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58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