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二轮车引擎润滑油油道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95967.X | 申请日: | 200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1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童瀚毅;江昌东;许兆良;谢政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M1/12 | 分类号: | F01M1/12;F01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安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二轮 引擎 润滑 油油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引擎润滑油油道构造,尤其涉及使用于自动二轮车的引擎润滑油油道构造,其引擎润滑油可兼顾润滑与散热。
背景技术
现今的一般自动二轮车的引擎结构如图6所示,引擎100主要由汽缸110、位于汽缸110底部的曲轴箱120以及位于汽缸110顶部的汽缸头130等构件所构成。曲轴箱120内在垂直图6纸面的方向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架设有曲轴122。汽缸头130内同样在垂直图6纸面的方向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架设有凸轮轴132。曲轴122的一端套设有一下链轮(未图示),汽缸头130的一端在相应位置上套设有一上链轮(未图示),并在上下链轮之间链设有一正时链条(未图示)。如此,在曲轴122受活塞连杆带动而旋转运动时,通过正时链条带动凸轮轴132旋转,进而带动凸轮轴132上宛如蛋形一般的凸轮旋转,达到驱动进气汽门和排气汽门进行开启与关闭的动作。
所述引擎100的构造中,在例如活塞连杆与曲轴、曲轴与正时链条、正时链条与凸轮轴、凸轮与进/排气汽门之间,有许多机件与机件之间会因相对运动而发生摩擦的部位,为了使引擎100能够平顺地运转,一般在曲轴箱120内部填注有适量的润滑油,且在曲轴箱120内部设置有连动于曲轴122旋转运动的润滑油泵124。当引擎100运转动作时,曲轴箱120内的润滑油会在润滑油泵124的作用下经由润滑油油道W1、W2、W3到达油道分岔点Y之后,部分经由润滑油油道W4流向曲轴122进行活塞连杆与曲轴之间的润滑,部分经由润滑油油道W5、W6、W7、W8流向凸轮轴132进行凸轮与进/排气汽门之间的润滑。由油道分岔点Y流向润滑油油道W4与流向润滑油油道W5的比例可由一插设于润滑油油道W6的限流阀(未图示)来加以调整控制。所述流向凸轮轴132的润滑油在进行凸轮与进/排气汽门之间的润滑之后,会进一步润滑正时链条并经由容纳正时链条的链条室(未图示)回到曲轴箱120。另外,在曲轴122带动下,也可通过正时链条绕行时向上的快速移动将曲轴箱120内的润滑油往上带,达到润滑正时链条的效果。
如上所述,润滑油在引擎中扮演提供可动构件之间的润滑,降低摩擦的重要角色。除了润滑之外,润滑油还有防止引擎金属腐蚀、消除进入引擎中的灰尘和其他污染物、在活塞与汽缸壁间帮助燃烧室气密、消除引擎内不必要的产物等多项功能。正因其重要性,为了防止过热的引擎温度使润滑油高温劣化,造成润滑油润滑效率锐减,一般会在容置润滑油的曲轴箱下方设置散热鳍片。但由于散热鳍片所处位置散热性不佳,有些强调可长途高速运转使用且性能耐久不衰减的自动二轮车引擎会加装润滑油冷却器(INTER COOLER)。其构成可在例如润滑油油道W2的末端将润滑油油道延伸到引擎外部,经过润滑油冷却器(未图示)冷却之后的润滑油再由例如润滑油油道W6的始端导回引擎内部(此种构成中不设置润滑油油道W3)。但在此种自动二轮车引擎结构中,润滑油的功效仍在于传统的润滑可动构件方面,只是加强确保润滑油不致于因为工作温度过高而降低其润滑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未经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59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