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减震橡胶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减震橡胶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96529.5 | 申请日: | 200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1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孟祥露;侯振宇;王胜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00 | 分类号: | C08L7/00;C08K5/47;C08J3/24;C08L9/00;C08K5/357;C08K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凤桐;董占敏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减震 橡胶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于减震橡胶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通过该组合物得到的减震橡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进入普通家庭,人们在享受方便快捷的同时,对车辆的舒适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减震材料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橡胶制品作为一种弹性材料被广泛的用作车用减震材料,例如,CN1306030A公开了一种车用橡胶防震垫及其制造方法,该橡胶防震垫含有20-30重量份的合成橡胶、5-10重量份的环氧树脂、0.5-1重量份的多胺固化剂、20-50重量份的填料、1-3重量份的硫化剂和15-25重量份的其它添加剂,其中,所述合成橡胶为丁腈橡胶和丁苯橡胶,所述硫化剂为硫磺。但是该橡胶防震垫的缺点是橡胶与金属的粘合强度低以及橡胶的疲劳性能差和机械强度(例如,拉伸强度和断裂延伸率)差的问题,使该橡胶防震垫无法满足车辆减震方面的要求。
CN1876703A公开了一种专门用于制造减震耗能器中橡胶片的橡胶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15-25重量份的天然橡胶、65-85重量份的丁腈橡胶、0.9-1.5重量份的硫磺、0.2-0.5重量份的促进剂D、1.2-1.6重量份的硫化剂DM、3.8-4.2重量份的氧化锌、1.4-1.6重量份的硬脂酸、30-50重量份的高耐磨碳黑、5-8重量份的二丁酯、3-6重量份的酚醛树脂、1.1-1.3重量份的防老剂1010N.A和1.1-1.3重量份的防老剂D。该橡胶组合物的也同样存在橡胶与金属的粘合强度低以及橡胶的疲劳性能差和机械强度(例如,拉伸强度和断裂延伸率)差的问题,使该橡胶组合物无法满足车辆减震方面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减震橡胶存在橡胶与金属的粘合强度低以及橡胶的疲劳性能和机械强度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减震橡胶用组合物,由该组合物制得的减震橡胶与金属的粘合强度高,并且具有优良的疲劳性能和机械强度,如拉伸强度和断裂延伸率。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所述用于减震橡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橡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减震橡胶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橡胶、增塑剂、硫化剂、促进剂、防老剂、活性剂、填充剂和软化剂,其中,所述橡胶为天然橡胶和顺丁橡胶,所述硫化剂包括硫化树脂和硫磺,所述硫化树脂和硫磺的重量比为1∶0.1-10。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用于减震橡胶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将天然橡胶、顺丁橡胶、增塑剂、促进剂、防老剂、活性剂、填充剂和软化剂进行第一次混合,之后将硫化剂加入到混合后的产物中进行第二次混合,得到减震橡胶用组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减震橡胶,该减震橡胶是通过将所述用于减震橡胶的组合物硫化而制得的。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减震橡胶的组合物中含有的橡胶为天然橡胶和顺丁橡胶,顺丁橡胶与金属的粘结性能更好,更适合于用于制造减震橡胶;另外,所述用于减震橡胶的组合物中含有的硫化剂为硫化树脂和硫磺,硫化树脂的硫化效果更好,因此,由该组合物制得的减震橡胶具有优良的疲劳性能和机械强度,如拉伸强度和断裂延伸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减震橡胶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橡胶、增塑剂、硫化剂、促进剂、防老剂、活性剂、填充剂和软化剂,其中,所述橡胶为天然橡胶和顺丁橡胶,所述硫化剂包括硫化树脂和硫磺,所述硫化树脂和硫磺的重量比为1∶0.1-10;优选情况下,所述硫化树脂和硫磺的重量比为1∶0.4-2.5。
根据本发明,所述硫化树脂可以通过商购得到,例如,Lanxess公司生产的Vulcuren KA9188。
本发明中,所述硫化剂还可以包括吗啡啉硫化剂,所述吗啡啉硫化剂的含量可以在很大范围内改变,例如,所述硫化树脂和吗啡啉硫化剂的重量比为1∶0-10;优选情况下,所述硫化树脂和吗啡啉硫化剂的重量比为1∶0.2-5;所述吗啡啉硫化剂为二硫化二吗啡啉和/或四硫化二吗啡啉,符合上述条件的吗啡啉硫化剂可以通过商购的到,例如,黄岩东海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DTD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65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