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分离装置及其流体分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96759.1 | 申请日: | 200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0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蔡忠宪;钟正煦;谢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4B5/04 | 分类号: | B04B5/04;B01L3/00;G01N33/49;G01N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彭久云;许向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分离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分离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分离血液的流体分离 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使用该流体分离装置的流体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的流体分离装置其结构通常较为复杂,例如美国专利US 6548788 所披露的流体分离装置,其卡匣上有微阀门的设计,用以控制流体的流动。 但由于微阀门必须以微加工技术制作,因此已知的流体分离装置并无法透过 塑胶射出成型的方式制作,因而成本较高。
同样的,美国专利US 5061381以及US 5089417亦披露了其他形式的流 体分离装置,其结构过于复杂,因此制造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为了欲解决已知技术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流体分离装置,包括 本体、贮存槽、进液沟道以及分离单元。贮存槽形成于该本体中央。进液沟 道形成于该本体上,并连通该贮存槽。分离单元形成于该本体上,并连通该 进液沟道。分离单元包括堆集区、收集区以及阻挡壁。收集区位于该堆集区 与该贮存槽之间。阻挡壁形成于该收集区以及该堆集区之间。
应用本发明的流体分离装置,可以较简单的结构以及较低的成本,快速 的完成流体分离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a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流体分离装置;
图1b是显示图1a中的A部分放大图;
图2a-2c是显示第一实施例的流体分离装置的流体分离过程;
图2d是显示图2c中的B部分放大图;
图3a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
图3b是显示图3a中的C部分放大图;
图4a、4b是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流体分离装置;以及
图5a-5c是显示第二实施例的流体分离装置的流体分离过程。
附图标记说明
10~流体 11~第一流体成分
12~第二流体成分 100、200~流体分离装置
110~本体 111~第一表面
120~贮存槽 121~螺旋形沟槽
130~分离单元 131~收集区
132~堆集区 133~阻挡壁
134~导槽 140~进液沟道
150~排气沟道 210~第一本体
211~螺旋形沟槽 212~第一连接沟槽
220~第二本体 221~第一分离室
222~第二连接沟槽 223~第二分离室
224~毛细管 231~第一排气沟槽
232~第二排气沟槽 233~第三排气沟槽
240~余液室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a,其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流体分离装置100,包括本体 110、贮存槽120、分离单元130、进液沟道140以及排气沟道150。该本体 110呈圆形。该贮存槽120呈圆形,形成于该本体110中央。分离单元130 形成于该本体110的边缘,以等间距的方式环绕该贮存槽120。进液沟道140 形成于该本体上110,并连通该贮存槽120以及该分离单元130。该排气沟 道150形成于该本体上110,并连通该贮存槽120以及该分离单元130。
参照图1b,其是显示图1a中的A部分放大图。该本体110包括第一表 面111。该分离单元130包括收集区131、堆集区132以及阻挡壁133。收集 区131位于该堆集区132与该贮存槽120之间。阻挡壁133形成于该收集区 131以及该堆集区132之间。该收集区131的体积小于该堆集区132的体积。 该堆集区132与该收集区131的容积比介于1∶1至2∶1之间。该阻挡壁133 的深度d与该收集区的深度比约介于1/3~1/6。该堆集区132于圆周方向的 宽度W2大于该收集区131于圆周方向的宽度W1。该进液沟道140与该分 离单元130的连接位置位于该阻挡壁133上方。排气沟道150则连通该收集 区131以及该贮存槽1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67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