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推尾撑定柱复位式液压狭缝推进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96879.1 | 申请日: | 200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1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有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有贤 |
主分类号: | F15B15/00 | 分类号: | F15B15/00;E21C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46500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推尾撑定柱 复位 液压 狭缝 推进器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压执行元件,具体涉及一种双推尾撑定柱复位式液压狭缝推进器。
(二)背景技术:
目前狭缝推进方面机具很少,最新的摩滚狭缝推进和对撑组缸式液压狭缝推进均因推进力不高、摩撑面过小、工作不稳定以及管路复杂易损受到限制而不能推广使用。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独特、摩撑定位稳定、推力强大的双推尾撑定柱复位式液压狭缝推进器。这种狭缝推进器除包括液压动力,溢流阀、调速阀等常用技术外,主要包括集成组缸、双油道板架、液动换向三个组成部分。集成组缸由集成组缸缸体、定柱式复位柱塞、推进柱塞、对撑柱塞、密封圈、拉簧、撑板、插条、橡塑层组成。集成组缸缸体中部为不等径通孔的复位缸缸体,两旁的前部为推进缸缸体后部为对撑组缸缸体;对撑组缸缸体分布拉簧孔上下面为凹槽与凸型撑板配合留有少量的垂直位移间隔,撑板嵌入凹槽后被螺定在对撑组缸缸体尾端的挡头挡定;集成组缸缸体的后部上下面覆盖橡塑层,并与撑板粘接。定柱式复位柱塞前部细筒型与复位缸缸体头部细径密封配合,后部粗柱型与复位缸缸体的粗径密封配合,前部细筒型内腔为复位缸油道经斜孔引出,细筒型端头与复位缸油口螺接密封与主油道A或B接通,粗柱型尾端与后梁刚性连接。定柱式复位柱塞与复位缸缸体组成定柱式复位缸。推进柱塞与推进缸缸体密封配合组成推进缸,推进柱塞中腔设置推进缸油道经端头与推进缸油口密封配合与主油道A或B接通。对撑组缸油道置于对撑组缸缸体中腔与推进缸缸体连通,上下撑板间的一对对对撑柱塞经密封圈与所在的对撑缸缸体配合组成一系列对撑缸整体构成对撑组缸。拉簧置于拉簧孔内,两端套接撑板上的插条使上下撑板紧贴凹槽。双油道板架前梁内腔设置主油道A、B,内侧设置复位缸油口和推进缸油口;双油道板架内接偶数个集成组缸,相邻集成组缸的复位缸油口和推进缸油口与主油道A或B的接法相反;双油道板架后梁内侧设置反馈油缸I和反馈油缸II与相邻的两集成组缸对应,两反馈油缸的油管分别和液动换向阀的X口、Y口相接,并分别并联背压阀与油箱相接。本发明双推尾撑定柱复位式液压狭缝推进器分板型和筒型两种,板型平面式推进的集成组缸和双油道板架均呈板状;筒型柱面推进式的集成组缸呈弧状,双油道板架则变为双油道环形筒架,液动换向阀也呈弧状。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双推尾撑定柱复位式液压狭缝推进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集成组缸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集成组缸板形结构尾部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集成组缸弧形结构尾部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双油道板架及油口截面示意图
图中标志:
1、集成组缸 2、集成组缸缸体 3、复位缸缸体
4、推进缸缸体 5、对撑组缸缸体 6、定柱式复位柱塞
7、推进柱塞 8、对撑柱塞 9、定柱式复位缸
10、推进缸 11、对撑组缸 12、密封圈
13、拉簧孔 14、拉簧 15、撑板
16、凹槽 17、橡塑层 18、复位缸油道
19、推进缸油道 20、对撑组缸油道 21、插条
22、斜孔 23、反馈油缸I 24、反馈油缸II
25、双油道板架 26、复位缸油口 27、推进缸油口
28、挡头 29、销孔
(五)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有贤,未经张有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68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位设备
- 下一篇:索引文档以供信息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