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及其影像显示系统和照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97114.X | 申请日: | 200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2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林于庭;徐湘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7/32 | 分类号: | H01L27/32;H01L51/50;H01L51/54;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串联式 有机 发光二极管 装置 及其 影像 显示 系统 照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及其影像显示系统和照明装置,更进一步地讲,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通过特定电洞注入层材料、电子注入层材料及连接前述电洞注入层及电子注入层的金属层材料的选用,使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工作电压毋须随串联的有机电发光二极管元件数目倍增的系统。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或有机电激发光装置(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Device,OLED或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EL)device)通常包含一阳极、一阴极及一位于前述阳极与阴极间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其中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结构,包含电洞注入层、电洞传递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递层及电子注入层等。由于低驱动电压、高发光强度、宽视角以及可全彩显示的特性,使其被认为有机会成为次世代显示器。
由于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通常是以电流驱动的,其发光效率与电流密度正相关,但其发光周期又恰巧与电流密度相反。因此如何在不提高电流密度以免降低发光周期的前提下提高发光效率,正是本技术领域重要的研究项目。
为了增加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发光效率与发光周期,通过将已知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串联,形成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技术已经被开发实施。通过垂直迭合数个独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可在利用单一电源供给相同电流密度的条件下以倍数提高发光效率,但相对的施加的工作电压也必须倍增,以达相同电流密度,然而这对于将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应用于显示器造成限制。为此,开发一种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是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商品化关键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失,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可在相同电流密度下提高发光效率,并且降低所需工作电压的特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可包含a)一阳极;b)一阴极;c)至少二个位于阳极与阴极间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其中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包含依以下顺序排列的各层:一电洞注入层、一电洞传递层、一有机发光层、一电子传递层及一电子注入层;及d)至少一连接层,其中每个连接层可位于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间;本发明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中与连接层接触的电洞注入层可为同时具有电子与电洞传输特性的非掺杂型材料;与连接层接触的电子注入层可为同时具有电子与电洞传输特性的非掺杂型材料。
本发明同时也关于一影像显示系统,所述的影像显示系统包含如前述的一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以及一输入单元,耦接所述的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且借由所述的输入单元传输信号至所述的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以控制所述的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显示影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所述的照明装置包含:一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以及一输入单元,耦接所述的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且借由所述的输入单元传输信号至所述的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以控制所述的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产生照明。
本发明通过与连接层接触的电洞注入层及与连接层接触的电子注入层的特殊材料的选用,可使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工作电压不需随其所含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元件的数目而倍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细部构造。
图3为本发明的包含串联式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影像系统的配置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制得的元件一、实施例2制得的元件二与对照例1制得的元件三的电压与电流密度关系趋势图。
图5为实施例3制得的元件四、实施例4制得的元件五与对照例2制得的元件六的电压与电流密度关系趋势图。
图6为实施例5与对照例3制得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电流密度与驱动电压关系趋势图。
图7为实施例5与对照例3制得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亮度与驱动电压关系趋势图。
图8为实施例5与对照例3制得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电流效率与电流密度关系趋势图。
附图标号
10 阳极
20.1、20.2…20.(N-1)、20.N 有机发光二极管元件
30.1、30.2…30.(N-1) 连接层
40 阴极
50 二组有机发光二极管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71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层次结构的基于身份的公钥加密方法
- 下一篇:基于位置的触觉报告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7-00 由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半导体或其他固态组件组成的器件
H01L27-01 .只包括有在一公共绝缘衬底上形成的无源薄膜或厚膜元件的器件
H01L27-02 .包括有专门适用于整流、振荡、放大或切换的半导体组件并且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包括至少有一个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无源集成电路单元的
H01L27-14 . 包括有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者微粒子辐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控制电能的半导体组件的
H01L27-15 .包括专门适用于光发射并且包括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半导体组件
H01L27-16 .包括含有或不含有不同材料结点的热电元件的;包括有热磁组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