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镀膜的板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98728.X | 申请日: | 2007-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6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树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5/14 | 分类号: | B32B5/14;B32B33/00;B32B9/00;C23C14/06;C23C14/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红梅;王凤桐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镀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镀膜的板,还涉及该镀膜的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镀膜的板例如玻璃板或聚碳酸酯(PC)板通常可以用于各个方面,例如各种电子产品的视窗、汽车玻璃等。尤其是用于手机的视窗时,希望获得更好的质感,以提升手机产品的价值。通常的镀膜方法是采用物理气相沉积,例如真空蒸镀法和溅射法在基板上镀覆金属膜。真空蒸镀法是一种常用的镀覆技术,用于在金属、玻璃或塑料基板上镀覆金、银、铜、锡、铝、铬、镍等金属膜。但是如果在基板上镀覆金属膜,该金属膜会阻隔或干扰手机产品的通讯信号,造成通话质量不良的缺陷。因此,需要寻求蒸镀非金属膜的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974235A中公开了一种在基材表面形成激光图案的真空蒸镀设备、方法及制成品,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基材放置在真空蒸镀设备内,进行蒸镀作业;(b)以蒸镀源进行多重蒸镀,在上述基材一表面形成镀膜层;(c)在上述基材另一表面布设图样层;(d)在上述基材镀膜层印刷颜色层。所述基材为聚碳酸酯或压克力材质;所述蒸镀源为氧化硅及氧化钛,以多重蒸镀将其披覆在基材表面形成镀膜层,所述氧化硅及氧化钛以设定的顺序及厚度予以披覆。采用该专利申请提供的方法用蒸镀的方式在基材表面镀上镀膜层,可以保护基材,而且通过光线在镀膜层上折射可形成绚丽的激光图案效果。但是,采用该专利申请所提供的方法操作较为复杂,而且不能在基材上得到具有金属质感的镀覆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操作复杂,并且不能在基材上得到金属质感的镀覆膜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金属质感的镀膜的板,还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的该镀膜的板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镀膜的板,该镀膜的板包括基板和附着在所述基板上的膜,其中,所述膜为Cr2O3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镀膜的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基板上形成膜,其中,所述膜为Cr2O3膜。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镀膜的板及其制备方法,在基板上形成了金属质感的Cr2O3镀覆膜,从而可以提升产品的价值。尤其是当本发明的产品用作手机的视窗时,在基板上镀覆了Cr2O3膜,既可以使手机的视窗获得金属质感,又可以使手机的视窗镀覆有电磁防护膜层,以减少手机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同时,本发明提供的镀膜的板的绝缘性能很好,通过百格测试镀膜与基板的附着力为3B以上,而且镀膜很均匀。而且本发明提供的镀膜的板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镀膜的板包括基板和附着在所述基板上的膜,其中,所述膜为Cr2O3膜。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镀膜的板,在优选情况下,所述膜的光透过率为50-80%,更优选为57-63%。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镀膜的板,所述基板可以为各种基板,例如为聚碳酸酯板或玻璃板。对所述基板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视具体的用途进行选择,例如,当所述镀膜的板用作手机的视窗时,所述基板的厚度可以为0.5-1mm。
本发明的镀膜的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基板上形成膜,其中,所述膜为Cr2O3膜。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所述在基板上形成膜的方法为,在真空蒸镀的条件下,将Cr2O3颗粒加热熔融后蒸镀到所述基板上。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在优选情况下,所述Cr2O3颗粒的用量使所述膜的光透过率为50-80%,优选为57-63%。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实验发现,蒸镀每平方厘米的基板,使用0.0011-0.0016克的Cr2O3颗粒即可获得光透过率为50-80%的膜。通常情况下,采用800cm直径的真空蒸镀机进行蒸镀时,所需使用的Cr2O3颗粒的量为2.2-3.2克。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所述真空蒸镀的条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例如真空蒸镀的真空压力为3×10-2-7×10-2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87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