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特异吸附防止剂、探针结合粒子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98775.4 | 申请日: | 200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6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田守功二;高本英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JSR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N33/50 | 分类号: | G01N3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蒋亭;苗堃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特异 吸附 防止 探针 结合 粒子 以及 它们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非特异吸附防止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A)聚氧乙烯单甲醚的甲苯磺酰化物与(B)多胺反应,所述多胺合计具有3~12个氨基和亚氨基(-NH-)或它们中的任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特异吸附防止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聚氧乙烯单甲醚的甲苯磺酰化物是在胺化合物的存在下使聚氧乙烯单甲醚与对甲苯磺酰氯反应而得的反应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特异吸附防止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胺化合物是选自三甲胺盐酸盐、三甲胺氢溴酸盐、三甲胺氢氟酸盐、三甲胺硫酸盐、三甲胺硝酸盐、三甲胺磷酸盐、三乙胺、三丙胺和N,N,N’,N’-四甲基乙二胺中的1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非特异吸附防止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胺化合物是将三甲胺盐酸盐与三甲胺以外的胺化合物混合而得的。
5.一种非特异吸附防止剂,其特征在于,含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
式中,n为4~2000所示的数,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具有1~11个氨基和亚氨基或它们中的任一种的基团,并且R1和R2所含的氨基和亚氨基合计为2~11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特异吸附防止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式(1)中,R1和R2分别表示下述通式(2a)和(2b)所示的基团:
式中,x1和x2分别是1~4所示的数,y1和y2分别是0~11所示的数,y1+y2为2~11。
7.一种探针结合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探针结合于粒子表面的工序以及使用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非特异吸附防止剂对结合有所述探针的所述粒子进行处理的工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探针结合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探针结合的工序中,所述粒子具有选自羧基、活性酯基、甲苯磺酰基和环氧基中的至少1种基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探针结合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粒子是磁性粒子。
10.一种探针结合粒子,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7所述的探针结合粒子的制造方法得到。
11.一种探针结合粒子,其特征在于,在表面具有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非特异吸附防止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SR株式会社,未经JSR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877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