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胎支撑弹簧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99689.5 | 申请日: | 200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6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少强;李名杰;李天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少强;李名杰;李天飞 |
主分类号: | B60C7/00 | 分类号: | B60C7/00;B21F3/02;B21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70206海南省海口***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支撑 弹簧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轮胎支撑弹簧及其制造方法,涉及多种轮胎,特别是涉及多种轮胎外胎内腔的支撑物——轮胎支撑弹簧及其制造方法。
这种轮胎支撑弹簧适用于各种车辆轮胎、工程机械轮胎、农业轮胎、航空轮胎等,代替这些轮胎的充气内胎,使这些轮胎成为不充气轮胎或实心轮胎,而现有外胎不作改变。
本发明轮胎支撑弹簧及其制造方法,还为轮胎支撑弹簧设计了切割每圈弹簧内侧两边多余金属的方法,以及将整体稳定性不好的轮胎支撑弹簧固定成为实心内胎的方法等。
背景技术
自从1894年法国米其林轮胎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条橡胶充气轮胎到现在,橡胶充气轮胎应用已有110多年的历史。110多年来,各种轮胎经过多次重大改革,这些重大改革却没有中国人的名字。目前,世界上的各种轮胎,绝大多数使用橡胶充气轮胎。
与本发明轮胎支撑弹簧及其制造方法相比较,充气内胎有以下缺点:
1、消耗大量的天然橡胶和人造橡胶。世界各种橡胶产量的60%左右用于制造轮胎。其中机动车内胎的主要原料为气密性好的丁基橡胶,我国还靠进口。
2、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
3、需要安装气门嘴和充气。
4、易被扎、被刺,易漏气、爆破,易导致交通事故和修补更换。
5、使用寿命短,使用成本高。
6、与轮辋之间有垫带。
国家标准GB/T6326——2005《轮胎术语及其定义》中,有不充气的实心轮胎,如压配式实心轮胎、粘结式实心轮胎、圆柱实心轮胎等。还有外胎内腔中有支撑物的内支撑轮胎。而内支撑物主要是外胎内腔中的弹性发泡材料,没有钢制内支撑弹簧。
由弹簧钢制造的各种类型弹簧,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机构等。其中各种螺旋弹簧,大多承受拉伸、压缩的轴向负荷,少数用于承受扭转负荷。没有承受径向负荷的螺旋弹簧,更没有承受径向负荷的本发明轮胎支撑弹簧,即没有矩形截面圆环螺旋弹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轮胎支撑弹簧及其制造方法,是设计了不充气、不耗用橡胶的轮胎支撑弹簧,为各种轮胎在外胎内腔中的支撑物,代替目前普遍使用的轮胎充气内胎,使轮胎成为不充气轮胎或实心轮胎。本发明还设计了这种轮胎支撑弹簧的制造方法。
1、轮胎支撑弹簧
本发明轮胎支撑弹簧成品有图1、图2、图3三种形态。
图1为普通轮胎支撑弹簧。它是由薄的弹簧钢带卷绕而成,再经多道工序加工后的矩形截面圆环螺旋弹簧。
图2为图1中整体稳定性不好的轮胎支撑弹簧,在专用模具内,经发泡塑料固定后的轮胎支撑弹簧,即实心内胎。
图3为未弯成圆环时的直形轮胎支撑弹簧,安装在外胎内腔中和轮辋上时,再弯成圆环。
轮胎支撑弹簧安装在外胎内腔和轮辋中,支撑外胎和产生弹性,用以承受径向负荷或向心负荷。在与外胎的联合作用下,使轮胎产生弹性,减少车辆、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在运行中的震动,达到运行平稳和噪声低。
图1、图2轮胎支撑弹簧横断面外形、尺寸和圆环直径等,同充气轮胎安装在轮辋上,充气后形成的外胎内腔相同,即与充气的内胎环形弹性管相同。图3弯成圆环后,亦如此。对于壁厚等于和小于0.9毫米的轮胎支撑弹簧,横断面可为圆形。
轮胎支撑弹簧,使用的原材料为退火薄的弹簧钢带。弹簧钢带的宽度、厚度,根据配套轮胎的负荷大小、轮胎大小、工作条件等,经过计算、检验、实际使用验证确定。每圈弹簧的间隙为0到0.8毫米。
2、轮胎支撑弹簧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轮胎支撑弹簧的制造工序为:卷绕→整形→切割每圈弹簧内侧两边多余金属→切断→焊接→淬火→回火→除油→除锈→磷化→涂塑→塑料发泡固定。对于整体稳定性好的轮胎支撑弹簧,不用塑料发泡固定。
轮胎支撑弹簧的卷绕,与目前卷绕圆柱螺旋弹簧相同。普通车床或专用机床夹持圆柱芯棒,芯棒的另一端用尾座顶尖顶住,将退火薄的弹簧钢带卷绕成圆柱螺旋弹簧。每圈弹簧的间隙为0到0.8毫米。
由于弹簧指数超过规定范围,卷绕的螺旋弹簧有反弹。为此,圆柱芯棒外径小于卷绕后的弹簧孔径。圆柱芯棒外径尺寸,根据弹簧钢硬度、弹簧指数,经试验确定。
卷绕的弹簧尺寸稳定后,其外圆周长,同成品轮胎支撑弹簧的外圆周长相等。
专用芯棒穿入尺寸稳定后的卷绕圆柱螺旋弹簧内孔中,用压力机进行整形,使弹簧外形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专用芯棒的截面,与轮胎支撑弹簧为直形时(图3)的内孔形状、尺寸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少强;李名杰;李天飞,未经李少强;李名杰;李天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96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通过连铸制造金属带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静电雾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