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口切换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99705.0 | 申请日: | 200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0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钟长裕;陈尚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0 | 分类号: | H01R31/00;H01R31/02;H01R3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永武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汐***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口 切换 系统 | ||
本申请案是于2004年3月31日所提出、名称为“KVM切换缆线”(“KVM SwitchCable”)的第10/813,066号美国专利申请(U.S.Patent Application Number10/813,066)的部分继续申请(continuation-in-part),本申请案主张美国第10/813,066号专利申请(U.S.Patent Application Number 10/813,066)的申请专利范围的优先权。该第10/813,066号申请已公开,其公开号为:US 2005-0138245A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计算机接口所使用的切换系统(例如:输入接口与输出接口),特别是是有关一种计算机输入与输出切换系统,此切换系统包括一切换电路、多个连接器与多个切换系统用缆线。
背景技术
现阶段而言,愈来愈多的使用者需要在两部或两部以上的计算机(例如: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或其它处理装置)之间进行直接、或有线或无线网络的方式进行存取。为了便利于使用者对于多台计算机进行操作,接口切换需具备有一个或多个共同辅助设备或共享辅助设备。举例而言,共享辅助设备可包括一键盘、一鼠标、一触控板、一显示器、一投影机、一打印机、多个储存装置(例如:一硬盘、一光学驱动器、一存储装置或一存储卡)。
一般而言,传统型式的切换是受限于某些接口的特性(例如:键盘与鼠标所使用的PS/2接口、屏幕所使用的VGA接口)。此外,许多的切换设计是受限于特定连接器,这些特定连接器是对于不同接口协议与接口装置的其它选择造成了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以耦接至两台或两台以上计算机的一接口切换系统。接口切换系统包括切换电路、一外部壳体、多个第一连接端口与一第二连接端口。切换电路是用以耦接至多个计算机的输入接口与输出接口,并且切换电路是用以将一输入与输出接口联结器组切换至多台计算机中的一台计算机。外部壳体提供至切换电路的使用。多个第一连接端口设置于外部壳体之上,各第一连接端口是用以耦接至切换电路,以提供耦接至多台计算机,并且各第一连接端口包括有不少于16个的电接点,借助这些电接点以提供耦接至一显示接口、一输入装置接口与一音频接口。第二连接端口设置于外部壳体之上,第二连接端口耦接至切换电路,以提供输入与输出接口联结器组,并且第二连接端口包括多个电接点,第二连接端口的多个电接点提供给显示接口、输入装置接口与音频接口的使用。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以耦接至两台或两台以上计算机的接口切换系统。接口切换系统包括切换电路、一外部壳体、多个第一连接端口、一第二连接端口与一切换接口。切换电路是用以耦接至多台计算机的输入接口与输出接口,并且切换电路是用以将一输入与输出接口联结器组切换至多台计算机中的一台计算机。外部壳体提供至切换电路的使用。多个第一连接端口设置于外部壳体之上,并且各第一连接端口包括有不少于16个的电接点且不超过24个的电接点,借助这些电接点以提供耦接至一显示接口与一输入装置接口。第二连接端口设置于外部壳体之上,第二连接端口耦接至切换电路,借此以提供输入与输出接口联结器组,并且第二连接端口包括多个电接点,第二连接端口的多个电接点提供给显示接口与输入装置接口的使用。切换接口耦接至切换电路,借此以对于与输入与输出接口联结器组耦接的多台计算机中的一台计算机构成一选择。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接口切换系统用缆线。接口切换系统用缆线包括两端部(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与一导电连接线,此一导电连接线耦接于两端部之间。第一端部包括一第一缆线用连接器,第一缆线用连接器是用以耦接至一切换系统的一第一连接端口,并且第一端部包括有不少于16个的电接点,多个电接点提供耦接至一显示接口、一输入装置接口与一音频接口。第二端部包括多个连接器,并且第二端部的多个连接器是用以耦接至一计算机的输入接口与输出接口。导电连接线是于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提供不少于16组的独立且导电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97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