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视角可调的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99747.4 | 申请日: | 200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8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杨咏舜;黄建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 波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角 可调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视角可调的液晶显 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具有高画质、体积小、重量轻、低电压驱动、低消耗功率及 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型可携式电视、移动电话、摄 录放影机、笔记型电脑、桌上型显示器、车用显示器、以及投影电视等消费 性电子或电脑产品,并已逐渐取代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成为 显示器的主流。近年来,液晶显示器市场大增,尤其是在电脑与笔记型电脑 的应用上。而大面积、高解析度、广视角与快速的反应时间等要求,也已成 为消费者评判液晶显示器的优劣的关键所在。
虽然广视角对液晶的功能性而言日益重要,然而在某些操作场合,液晶 显示器的广视角功能却无法兼顾私密性,以保护使用者的隐私。例如虽然具 有广视角功能的液晶显示器可以提供更多人分享荧幕图像,但却无法防止某 旁人窥视某些不预公开的私密画面内容。
因此有需要提供一种可调整液晶显示器的荧幕视角的视角调整装置,使 液晶显示器可以依照操作需求来选择或调整显示画面的视角宽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视角可调的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背光 模块、第一偏光板、第二偏光板、液晶显示面板、第一视角调整装置以及第 三偏光板。第一偏光板与第二偏光板设置于背光模块上,分别具有第一光透 射轴与第二光透射轴,且第一光透射轴与第二光透射轴相互垂直。液晶显示 面板设置于第一偏光板与第二偏光板之间。第一视角调整装置设置于液晶显 示面板与第二偏光板之间,且包括有第一水平配向液晶层。第三偏光板设置 于液晶显示面板与第一视角调整装置之间,具有与第二光透射轴平行的第三 光透射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视角可调的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 背光模块、第一偏光板、第二偏光板、液晶显示面板、第一视角调整装置、 第三偏光板以及第四偏光板。
其中,第一偏光板与第二偏光板设置于背光模块之上,分别具有第一光 透射轴与第二光透射轴,且第一光透射轴与第二光透射轴夹有一锐角。液晶 显示面板设置于第一偏光板与第二偏光板之间。第一视角调整装置设置于液 晶显示面板与第二偏光板之间,其中第一视角调整装置包括第一均质水平配 向液晶层。第三偏光板具有第三光透射轴,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与第一视角 调整装置之间,且第三光透射轴平行于第二光透射轴。第四偏光板具有第四 光透射轴,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与第三偏光板之间,且第四光透射轴垂直于 第一光透射轴。
根据以上所述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为在液晶面板的一侧采 用至少一个包括有均质水平配向液晶层的视角调整装置,再搭配至少两个分 别位于视角调整装置两侧,且光透射轴相互平行的偏光板;再对视角调整装 置中的均质水平配向液晶层施加至少一电场,使原本光轴平行于基板的液晶 分子朝垂直于基板的方向旋转,当液晶光轴与基板夹一锐角时,将使垂直入 射视角调整装置的入射光没有产生相位延迟而通过位于视角调整装置另一 侧的偏光板;另一方面将部分非垂直入射视角调整装置的入射光产生相位延 迟,而无法通过位于视角调整装置另一侧的偏光板,由此达到窄化并控制(调 整)液晶显示荧幕的视角的功效,解决已知技术无法兼顾视角宽度与使用者 隐私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 附图示的详细说明如下:
图1A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剖面 图;
图1B绘示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分解略示图;
图1C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绘示对第一均质液晶层施与电压时,显示装置 的亮度等高线图;
图2A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绘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剖面 图;
图2B绘示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分解略示图;
图2C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绘示对第一均质液晶层施与电压时,显示装置 的亮度等高线图;
图3A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所绘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剖面 图;
图3B绘示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分解略示图;
图4A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所绘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剖面 图;
图4B绘示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分解略示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97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电动车辆制动降挡控制
- 下一篇:用于自动产生音乐作品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