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200040.0 | 申请日: | 200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2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郭斯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7/12;G06F1/20;H01L23/467;H01L23/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运算速度越来越快,其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多,过多的热量若无法及时排出,将严重影响中央处理器运行时的稳定性。为此,业界通常在中央处理器顶面装设一散热器,并在散热器顶端设置一风扇,利用风扇与散热器的组合来协助排出热量。目前在风扇与散热器的鳍片的结合上,大都采以螺锁方式将散热鳍片与风扇结合固定,其通常在散热鳍片及风扇的四隅处分别设有螺孔,以便可以使用螺丝将风扇固定于散热鳍片上。但是这种固定方式不仅极易损坏到散热鳍片,使其产生变形,导致螺丝锁固变松而不能将风扇稳固在散热鳍片上;而且费工费时,在对散热鳍片及风扇的拆装上都甚为不便。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既不对散热鳍片造成损坏,又方便拆装的散热装置。
一种散热装置,其包括一散热器及一风扇,所述散热器包括若干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上开设两卡槽,所述风扇的两侧边框分别向下延伸形成两具弹性的扣持部,每一扣持部的内侧凸设一卡榫,所述卡榫分别卡扣于所述散热器的卡槽内将所述风扇固定于所述散热器。
相较现有技术,所述散热装置通过所述风扇的卡榫卡扣于所述散热器上开设的卡槽从而将所述风扇固定于所述散热器,既不对散热鳍片造成损坏,又方便拆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散热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散热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发明散热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散热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组合图。
图5是本发明散热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发明散热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本发明散热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散热器10及一风扇20。
所述散热器10包括一基座12及形成于基座12上的若干相互平行的散热鳍片14,最外侧的两散热鳍片14的外侧面的中部分别开设一第一卡槽16。
所述风扇20的相对的两侧边框中部向下延伸形成两相对的具弹性的第一扣持部22,每一第一扣持部22的内侧凸设一第一卡榫24。
请一并参照图2,将所述风扇20上的两第一扣持部22分别对准所述基座12上的两第一卡槽16,借助所述两第一扣持部22的弹性使所述两第一卡榫24分别卡扣于所述两第一卡槽16,即可将所述风扇20固定于所述散热器10上。
拆卸时,使所述两第一卡榫24分别脱扣于所述两第一卡槽16,即可将所述风扇20从所述散热器10上取下。
请参照图3,为本发明散热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其与本发明散热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所述散热器10的位于中间的若干散热鳍片14的两端部各开设一缺口,位于同一端的缺口分别组合成一第二卡槽48。所述风扇20的另两相对的侧边框中部向下延伸形成两个具弹性的第二扣持部52,每一第二扣持部52的内侧凸设一第二卡榫54。
请一并参照图4,将所述风扇20上的两第一扣持部22分别对准所述基座12上的两第一卡槽16,同时将两第二扣持部52分别对准所述两第二卡槽48,借助所述两第一扣持部22及两第二扣持部52的弹性使所述卡榫24、54分别卡扣于所述两第一卡槽16及两第二卡槽48,即可将所述风扇20固定于所述散热器10上。拆卸时,使所述两第一卡榫24及两第二卡榫54分别脱扣于所述两第一卡槽16及两第二卡槽48,即可将所述风扇20从所述散热器10上取下。
请参照图5及图6,为本发明散热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方式,其与本发明散热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所述散热器10的散热鳍片14上只设有两相对的第二卡槽48。所述风扇20只向下延伸形成所述两个具弹性的第二扣持部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00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浸润性可控的氧化锌纳米棒阵列薄膜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模壳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