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镜头模组组装设备及组装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200178.0 | 申请日: | 2007-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1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吴承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2 | 分类号: | G02B7/02;G02B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镜头 模组 组装 设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镜头模组组装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精确组装镜头模组的镜头模组组装设备及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摄像技术的发展,镜头模组在各种用途的摄像装置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镜头模组与各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如手机等的结合,更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镜头模组一般包括一镜筒,以及组装在该镜筒中的镜片、红外截止滤光片及用于间隔上述部件之间的间隔体等。在镜头模组组装时,通常是先将镜筒固定在一机台上,然后利用一取料装置,如吸嘴等将镜片、红外截止滤光片等光学元件组装入镜筒中。然而,在组装过程中,镜片、红外截止滤光片等光学元件的轴线与镜筒的轴线通常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使得取料装置难以顺利且准确地将光学元件组装入镜筒中,致使组装良率降低。传统的镜头模组组装设备通常需要人眼对光学元件及镜筒的轴线进行对准定位,使得光学元件的轴线与镜筒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后再进行组装,因此,采用该镜头模组组装设备组装镜头模组不仅费时且定位不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镜头模组组装设备及组装方法,可精确高效地组装镜头模组。
一种镜头模组组装设备,其包括一用于摄取待组装的光学元件的取料装置,一用于固持镜筒的固持件,及一用于引导校正所述光学元件的引导件,所述固持件与引导件的中心轴线相重合,经由所述取料装置摄取光学元件并经过引导件对光学元件校正后将该光学元件组装至镜筒内。
以及,一种镜头模组组装方法,其包括步骤:提供一镜头模组组装设备,该镜头模组组装设备包括一固持件,一引导件及一取料装置,所述固持件与引导件的中心轴线相重合;经由所述固持件将镜筒固持住;经由所述取料装置摄取一待组装的光学元件,并使该光学元件接触所述引导件;相对移动所述引导件与光学元件,使得该光学元件经过所述引导件引导校正后组装至所述镜筒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镜头模组组装设备包括一用于固持镜筒的固持件及一用于引导校正光学元件的引导件,该固持件与引导件的中心轴线相重合。通过所述引导件对光学元件进行引导校正之后再组装至镜筒内,可实现精确高效地组装镜头模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镜头模组组装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镜头模组组装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镜头模组组装设备100,其包括一取料装置110,一固持件120及一引导件130。
所述取料装置110用于将镜片、红外滤光片等光学元件200从承载该光学元件200的承载盘(图未示)中取出,并将取出的光学元件200组装到镜筒300内。本实施例中,该取料装置110为一真空吸嘴,其可与一气缸(图未示)连接以吸附所述光学元件200。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该取料装置110也可为其它可以取放光学元件200的装置,如机械手臂等。
所述固持件120用于固持镜筒300,其包括一第一固持部122及一第二固持部124。该第一固持部122与第二固持部124相对设置,且其分别具有一相对设置的第一容置槽1222及第二容置槽1242。该第一容置槽1222及第二容置槽1242的横断面可为圆弧形或V形,本实施例中均采用圆弧形。所述第二固持部124可相对于第一固持部122作离开或靠拢的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容置槽1222与第二容置槽1242相配合以固持不同尺寸的镜筒。
所述引导件130包括一第一引导部132及一第二引导部134。该第一引导部132与第二引导部134相对设置,且其分别具有一相对设置的第一引导槽1322及第二引导槽1342。该第一引导槽1322及第二引导槽1342的横断面均为圆弧形。所述第二引导部134可相对于第一引导部132作离开或靠拢的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引导槽1322与第二引导槽1342相配合以引导不同尺寸的光学元件组装入镜筒。该引导件130的轴线与所述固持件120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所镜头模组组装设备100还包括一基座140,其包括一表面142。所述固持件120的第一固持部122固定在该基座140的表面142上,其第二固持部124与该基座140滑动连接以使该第二固持部124可远离或靠近第一固持部122。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基座140的表面142位于所述第二固持部124一侧开设一滑槽144,所述第二固持部124可在一气缸(图未示)的作用下沿所述滑槽144相对所述第一固持部122作离开和靠拢的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01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