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升式料仓破拱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10200651.5 | 申请日: | 200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6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吕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5D88/64 | 分类号: | B65D88/64;C01F7/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04***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升 式料仓破拱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铝生产用料仓,特别是涉及一种料仓下料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在氧化铝生产中,一些固体物料由于粘结、挤压及安息角等影响,再加上下料口一般设置在料仓锥型封头底部,造成物料容易在料仓内的下料口处结拱而影响正常下料。为了防止物料堵塞下料口,必要时须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破拱形式。目前,现有技术使用的破拱形式为振动式和搅动式。振动式破拱即人工或振动机械敲打仓壁,或振动物料;搅动式破拱是在料仓的下料口附近横向设置一可旋转的钢结构件,定期由人工或者机械进行搅动。这两种设备对于粉状物料是有效的,但是对于大块、易粘接的物料,其使用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可靠适用的提升式料仓破拱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对于大块、易粘接的物料使用效果不理想的不足。
本发明是这样构成的:在料仓(7)顶部设置驱动装置(2),驱动装置(2)通过链条(3)与防拢支架(6)连接,防拢支架(6)在料仓(7)里面。
在驱动装置(2)外部安装罩子(1)。
驱动装置(2)由电机(9),双出轴锥齿轮减速器(10)、(11),蜗轮丝杆减速机(12),机架(8)组成,电机(9)的轴与双出轴锥齿轮减速器(10)的输入轴联接,双出轴锥齿轮减速器(10)的两个输出轴又分别与两台同型号的双出轴锥齿轮减速器(11)的输入轴联接,该两台双出轴锥齿轮减速器(11)的每个输出轴各联接一台蜗轮丝杆减速机(12);电机(9),双出轴锥齿轮减速器(10)、(11),蜗轮丝杆减速机(12)安装在机架(8)上。
电机(9),双出轴锥齿轮减速器(10)、(11),蜗轮丝杆减速机(12)之间均采用联轴器相联。电机(9)输出的扭矩被均匀地传递到四台蜗轮丝杆减速机(12)上,同时形成自锁。
蜗轮丝杆减速机(12)的丝杆下部与链条(3)连接,该链条(3)下部与导向杆(5)连接。
在料仓(7)顶盖上有导向套(4),导向杆(5)穿过导向套(4)。
四台蜗轮丝杆减速机(12)的连线为矩形,防拢支架(6)的平面投影形状也为矩形。
每次下料前,电机(9)正向旋转,拉动用链条(3)联接的几个防拢支架(6)在导向杆(5)和导向套(4)的作用下垂直向上运行一段距离,带动物料蓬松。破拱后电机(9)反向旋转,带动防拢支架(6)向下运行。此时,物料虽然已蓬松,但由于其自身重力原因回落,将防拢支架(6)运动前的位置填住,所以防拢支架(6)落在物料上部,链条(3)松弛。待料仓(7)下料时,防拢支架(6)随着自身重力和物料排出的冲击,回落到初始状态,将链条(3)重新拽紧,等待下一次动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新颖、安全可靠,适用于大块、易粘接的固体物料,并可直接安装在现有需要改造的料仓顶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驱动装置(2)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核心是驱动装置2,它是这样构成的:电机9的轴与一台双出轴锥齿轮减速器10的输入轴联接,该减速器的两个输出轴又分别与两台同型号的双出轴锥齿轮减速器11的输入轴联接,这两台双出轴锥齿轮减速器11的每个输出轴各联接一台蜗轮丝杆减速机12,并使这四台蜗轮丝杆减速机12的连线呈一个矩形。这些机构全部安装在钢结构的机架8上。驱动装置2中所有轴均采用联轴器相联。这样一来,电机9输出的扭矩被均匀地传递到四台蜗轮丝杆减速机12上,同时能够形成自锁。在驱动装置2外部安装一个罩子1,以起到防尘、保护作用;其上的四台蜗轮丝杆减速机12的丝杆下端部用链条3联接几个防拢支架6。防拢支架6的个数根据所适用的料仓7大小、结构及物料性质决定。在料仓7顶盖上丝杆投影处焊接四个切面为圆环形导向套4,在该位置的链条3上各联接一个比行程稍长的圆柱体钢性导向杆5。导向杆5直径比导向套4内径略小,以便穿过并活动自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06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