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源切换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200662.3 | 申请日: | 2007-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23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侯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普立华科技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4 | 分类号: | H02J9/04;H02J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切换 装置 | ||
1.一种电源切换装置,其包括:一个选择单元,一个检测单元与所述选择单元相连;一个第一电压源分别与所述检测单元及所述选择单元相连,一个第二电压源与所述选择单元相连,所述检测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电压源是否可用,所述选择单元包括一个第一晶体三极管、一个第二晶体三极管、一个第三晶体三极管、一个微控制器及一个逻辑与门,所述微控制器具有一个第一控制端与一个第二控制端,所述检测单元与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一控制端同时控制所述逻辑与门的输出,所述逻辑与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的导通与截止,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晶体三极管的导通与截止,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二控制端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晶体三极管的导通与截止,当所述检测单元与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一控制端同时控制所述逻辑与门的输出以使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导通时,所述第二晶体三极管导通,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二控制端控制所述第三晶体三极管截止,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第一电压源输出,当所述检测单元与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一控制端同时控制所述逻辑与门的输出以使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载止时,所述第二晶体三极管截止,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二控制端控制所述第三晶体三极管导通,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第二电压源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一个检测端与一个输出端,所述逻辑与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一控制端及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逻辑与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晶体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二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电压源相连,所述第一电压源由所述第二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出,所述第三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电压源相连,所述第二电压源由所述第三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端的信号的电平与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一控制端与第二控制端的信号的电平同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与门包括一个第一二极管与一个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相连并连接至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控制端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与门为二极管、晶体三极管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第二晶体三极管及第三晶体三极管选自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路器件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普立华科技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佛山普立华科技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066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丹参酮IIA聚乳酸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隔膜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