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传输器及其传输器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201253.5 | 申请日: | 200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4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陆洪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1/04 | 分类号: | B65G51/04;B65G51/36;E05B19/22;E05B41/00;E05B65/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9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传输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动管道传输领域,尤其是一种确保传输器不开盖的新型传输器。
技术背景
气动管道传送系统可应用于各行各业,如医院、银行、工厂、办公楼、商场、饭店等各种需要传送物品的地方。气动管道传送系统把各个部门联接起来,任意两个收发站间均可高效地传送物品,能够免除人们的奔波之苦,节约大量时间,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传输器经常由于其盖体没有锁好,而使物品从传输器中掉出,导致传输器卡在传输管道中途,造成传输系统的不顺畅;另外,在某些场所例如银行和办公楼等需要私密性很强的传送文件和票据的地方,由于物品从传输器掉出,而导致客户与服务提供者之间产生严重纠纷,甚至引起客户向服务提供者进行索赔的诉讼等恶劣事件的发生,从而影响了这一便捷、快速的传输系统得到广泛的使用。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单、可靠的确保传输器不开盖的新型传输器。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新型传输器,包括桶体和盖体,所述桶体或盖体上设有锁紧机构和用于检测锁紧机构是否锁紧的锁紧检测机构。
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传输器的盖体中央的锁芯、插入锁芯的钥匙,固定于锁芯外的花盘、转动连接在盖体上的若干个锁舌及固定于盖体上的锁舌限位销,所述桶体上设有与锁舌配合工作的锁槽;所述锁紧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锁芯与盖体之间的弹子块,设置在弹子块内的若干个控制钥匙能否拔出的弹子。
所述锁舌为角形。
所述盖体内设有一通孔,通孔内放置有与盖体半径等长的外弹子,在锁芯内与外弹子相对位置设有一与外弹子配合工作的内弹子和弹簧。
所述外弹子外侧下面设有斜面。
所述外弹子上设有凹槽,盖体上设有一个与凹槽配合工作的挡块。
所述外弹子和内弹子的配合工作面为球面形。
所述钥匙上系一根柔性约束绳,柔性约束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操作台上。
所述钥匙上固定有一个尺寸大于输送通道入口尺寸的手柄。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新型传输器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包括锁紧机构和锁紧检测机构,不仅确保了锁紧功能,而且能够互锁,提高了传输器的盖体与桶体锁紧连接的安全可靠性,利于提高传输效率,增加私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新型传输器在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新型传输器的一种实施例中锁紧机构在锁紧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锁紧机构在解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表示锁紧机构在锁紧状态下,花盘与锁舌的结构;
图5是图3的C-C剖视图,表示锁紧机构在解锁状态下,花盘与锁舌的结构;
图6是使用本发明的传输器在桶体和盖体放行后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传输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气动管道传送系统包括操作台100、传输管道101和传输器。在传输管道101上设有入口102和出口(图中未示出)。传输器内装满需要传输的物品后由入口102进入传输管道101,传输到指定位置,再由出口取出。其中的传输器包括桶体1和盖体12。本发明的传输器主要用于防止在传输过程中桶体1和盖体12脱离开。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的新型传输器,包括设置在传输器的桶体或盖体上的锁紧机构,及用于检测锁紧机构是否锁紧的锁紧检测机构。其中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盖体12中央的锁芯13、插入锁芯13的钥匙2,固定于锁芯13外的花盘15、通过回柱销26转动连接在盖体12上的若干个锁舌6及固定于盖体12上的锁舌限位销16。桶体1上设有与锁舌6配合工作的环形锁槽20。锁舌可以6为角形的,也可以是直线形的。
盖体12内设有一通孔,通孔内放置有与盖体半径等长的外弹子21,在锁芯13内与外弹子21相对位置设有一与外弹子21配合工作的内弹子22和弹簧23。内弹子22和外弹子21配合的工作面为球面,这样可以减小内弹子22和外弹子21在滑动过程中的阻力。外弹子21外侧下面设有斜面,以方便盖体12配合到桶体1。外弹子21上设有凹槽27,盖体12上设有一个与凹槽27配合工作的挡块28。挡块28与凹槽27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以使内弹子22能够伸到盖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12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