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鲟鱼苗的开口及转食培育技术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201987.3 申请日: 2007-10-10
公开(公告)号: CN101133727A 公开(公告)日: 2008-03-05
发明(设计)人: 李道友;杨兴;李正友;周路;杨凯 申请(专利权)人: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K61/00 分类号: A01K61/00;A23K1/18
代理公司: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郭防
地址: 550025贵*** 国省代码: 贵州;5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鲟鱼 开口 培育 技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鲟鱼苗的培育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鲟鱼苗的开口即转食的培育技术。

背景技术

鲟鱼是世界上现有鱼类中体形大、寿命长的最古老的一种鱼类。鲟鱼系现存的古老生物种群,起源于亿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素有水中“熊猫”之称。鲟鱼不但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特殊的学术意义,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动物,是古今中外人们喜爱的水产品。鲟鱼是我国的名特优珍品,肉味鲜美、骨软、营养价值高,以鱼骨做原料制成的高钙美味食品,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对防止老年骨质疏松、增强肌体免疫力、提高大脑活力、促进人体健康十分有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具有“黑色黄金”之称的鲟鱼籽酱,是由鲟鱼卵加工而成,更是驰名中外的高档食品,在国际市场十分走俏,其售价非常高。近几十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及过度捕捞等人为因素的原因,严重破坏了鲟鱼的生态系统,致使有些鲟鱼种类濒临灭绝。为了挽救这些濒危物种,世界各国在鲟鱼繁殖、放流、养殖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目前培育鲟鱼的方法大都是鱼苗用丰年虫(卤虫)开口(所谓开口是指鲟鱼水花自身卵黄吸收完后,开始摄食外界饵料的生理过程)后,直接用配合饵料投喂培育,或直接用配合饵料开口培育,鲟鱼苗成活率低(一般为25%~40%),规格不整齐,体质差不健壮,相应的提高了鱼苗的生产成本。公开号为CN181009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在高原盐碱水域养殖西伯利亚鲟鱼的方法,其是针对特殊的自然环境来养殖鲟鱼。公开号为CN10101951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匙吻鲟鱼的培育方法,该方法是用臂尾轮虫作为鱼苗的开口饵料,匙吻鲟的食性是浮游动物性的,用臂尾轮虫作为它的开口饵料是很不错的,但臂尾轮虫的来源不易解决,而且其它种类的鲟鱼如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及各种杂交鲟等鱼苗,用臂尾轮虫作为开口饵料,转食困难,相当于直接用配合饵料培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鱼苗成活率高、生长发育健壮的鲟鱼苗的开口及转食培育技术,以解决鲟鱼苗种费用高,导致鲟鱼养殖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鲟鱼苗出膜后先暂养7~10天,待50%以上的鱼苗吸收完卵黄时即认为鲟鱼苗已经开口,将水蚯蚓切成长度与鲟鱼苗口裂大小相吻合的长度后作为饵料进行投喂,每2~3小时喂食一次,日投喂量为鱼苗体重的40~50%,待鲟鱼苗能摄食整条水蚯蚓时,用配合饵料和水蚯蚓混合揉成团作为饵料进行投喂,每2~3小时喂食一次,日投喂食量为鱼苗体重的20~30%,随着鱼苗的生长,逐渐减少饵料中水蚯蚓的量至完全使用配合饵料投喂,完全用配合饵料揉成团投喂2~3天后,用适合鲟鱼苗口裂大小的配合饵料颗粒进行投喂,即完成了鲟鱼苗的开口和转食。水蚯蚓属环节动物中水生寡毛类,又名红线虫、赤线虫,体色鲜艳或青灰色。水蚯蚓的营养价值极高,是鱼类良好的天然饵料,在投喂前要在清水中反复漂洗,本发明用水蚯蚓作为鲟鱼苗的开口饵料,其饵料系数在2.5左右,开口效果好,鱼苗成活率高,且鱼苗生长发育健壮。

在用配合饵料和水蚯蚓混合揉成团作为饵料进行投喂时,开始时饵料中配合饵料占65~75%,湿重水蚯蚓占25~35%。随着鲟鱼苗的生长,逐渐减少饵料中水蚯蚓的量至完全使用配合饵料投喂,用水蚯蚓和配合饵料混合揉成团进行投喂,每2~3天减少饵料重量5%的水蚯蚓,同时增加饵料重量5%的水至完全使用配合饵料投喂。

前述鲟鱼苗的开口及转食培育技术,其中水蚯蚓在投喂前要先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2~3%的食盐水浸泡3~5分钟,进行消毒处理,并在切碎后去除血水。水蚯蚓一般生活在江河流域的岸边或河底的污泥中,密集于污泥表层,所以在投喂前一定要用清水冲洗干净。

鲟鱼苗在开口前的适宜放养密度为3000~5000尾/m2,开口后至转食结束前的放养密度为2500~3500尾/m2,转食结束后放养密度控制在1500~2500尾/m2。随着鱼苗生长,放养密度应及时调整,以免鱼苗过于拥挤,溶氧不足。

鲟鱼对水质要求比较严格,喜生活于流水、溶氧含量较高,水温偏低,底质为砾石的水环境中。所以本发明中优选的水质条件为:培育鲟鱼鱼苗的水温控制在17~22℃;水质要求为:pH6.5-8.0,溶解氧>6.0mg/l,总铁<0.8mg/l,非离子氨<0.02mg/l,亚硝酸氮<0.05mg/l;暂养期间的进水量控制在3~4小时交换一次,每天清污一次;开口后至转食结束期间的进水量控制在2~3小时交换一次,每次喂食前排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水产研究所,未经贵州省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19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