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冻干、非冻干氢醌单丙酸酯美容功效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202243.3 | 申请日: | 200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7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丁宇;丁克祥;朱晓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克祥 |
主分类号: | A61K9/107 | 分类号: | A61K9/107;A61K9/19;A61K8/06;A61K8/84;A61K47/34;A61P17/00;A61Q19/04 |
代理公司: | 岳阳市科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彭乃恩 |
地址: | 510515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冻干氢醌单 丙酸 美容 功效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药物制剂技术经过改良后应用于皮肤色素性疾病和美容增白祛斑产品的配制,特别指一种冻干型和非冻干型氢醌单丙酸酯美容功效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及人们物质、文化、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容保健不仅是所有爱美人士的追求,也成为现代社会人们追求高质量、高品位生活的重要内容。其中,皮肤增白祛斑已成为当今美容保健化妆品的热点。
然而,一种良好的皮肤增白祛斑的美容保健化妆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要安全无副作用和使皮肤有舒适感觉,而且,产品还必须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应用效果。而这些重要的前提,不仅与皮肤增白祛斑美容化妆品的基质组方和工艺流程相关,而且与所添加功效成分及其载体的特性及它们对透皮吸收的影响等密切关联。在过去,虽然已经注意到功效成分的稳定性和透皮吸收的问题,但尚未高度关注和在意功效成分的结构和理化特性究竟能否通过合适的载体促进其透皮吸收或者是否能使其真正发挥有效作用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这些皮肤增白祛斑美容化妆品中的功效成分是否能够通过合适的载体使其透过皮肤角质层屏障达到相应的作用部位、并在这些部位稳定的维持一定的效应时间。
实际上,造成某些皮肤增白祛斑功效成分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生物学作用和生理学功能的主要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是:皮肤独特的组织学结构、屏障作用及防御功能;形状、结构、分子量大小及疏水性等理化特性;生物信息传导、转运及吸收通道;靶向性、融合性、溶解性及相溶性;作用途径及生物利用度;作用时间和剂量、半衰期、有效期;与皮肤接触的面积大小和时间;个体经皮吸收的差异性等。在这些原因之中,最首先、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皮肤的屏障功能。
从正常人体皮肤组织学和生理学上讲,角化细胞和层状脂质及基质组成了皮肤的角化层,而这些角化层的亲脂性与低渗透性被认为是皮肤增白祛斑功效成分难以透过皮肤的主要障碍,它主要由胆固醇、长链饱和游离脂肪酸与神经酰胺按1∶1∶1的比例组成,并排列成扁平板层状,可严格限制外源性物质,包括蛋白质、水、糖、脂质、维生素、无机离子或化妆品功效成分等任何物质通过,包括皮肤增白祛斑功效成分等均无法或很难通过完整的皮肤角质层屏障而发挥应有的生物学作用。
事实上,在表皮角质层中存在着潜在的两个通道:一是在每3-10个角质细胞束之间存在较宽的裂缝(宽度>0.1μm);二是在每个角质细胞间存在的均匀狭窄的渗透性较差的通道(平均孔径30nm),后者是传递体的主要通道。因此,要使皮肤增白祛斑功效成分能发挥其作用及优势,必须使它们能够有效地透过表皮这道屏障;而要使这些皮肤增白祛斑功效成分透过表皮屏障发挥其生物作用及优势,除非采用一些有效方法突破以下途径:即可逆性地改变皮肤角质层中扁平角化细胞的有序叠集排列结构,增大表皮细胞间隙,并使其类脂质完全流化;增强皮肤表面角蛋白中含氮物质与水的结合能力,提高角质层的水合作用;有效溶解皮肤皮脂腺管内皮脂或腺腔壁上皮脂性分化细胞,降低皮脂腺管内疏水性;通过膨胀和软化角质层,使汗腺、毛囊的开口变大从而促进皮肤增白祛斑功效成分透皮吸收;在促进其透皮的同时抑制血液流速,使其在皮肤局部浓度增加。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量研发人员不仅在皮肤增白祛斑的美容化妆产品的配方和工艺流程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精心设计,而且在溶媒的种类,基质的调配,促皮肤增白祛斑功效成分透皮,调节经皮吸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并尝试或研制了一系列皮肤功效成分的靶向载体及转运系统。例如,在皮肤增白祛斑美容化妆品中添加有利于促皮肤功效成分透皮吸收的天然制剂,如添加萜类:包括单萜、倍半萜、三萜类化合物;精油:包括薄荷油、丁香油、迷迭香油、玫瑰油、茉莉油、熏衣草油、月桂油等;生物碱;内酯;其它:如薄荷醇及冰片等。还有添加一些有利于促皮肤增白祛斑功效成分透皮吸收的合成制剂,如有机酸及其酯类:包括脂肪酸、脂肪酸酯、氨基酸酯、内酰胺酯、胆碱酯等;吡咯烷酮类;磷脂和磷酸盐类;酰胺类;酶类等。其中过去最常用的有二甲基亚砜、十四烷基硫酸钠、月桂氮唑酮、月桂酸、可可脂、松节油、鲨烷等,而月桂氮唑酮已成为一些新的促透皮剂的参照物。这些促透皮吸收合成制剂的可能机制是通过溶解皮肤表面的脂质、使表皮蛋白质变性、同时,通过对功效成分增溶或助溶等方式,以增加其穿过皮肤角质层屏障的通透性和它们在表皮各层中的扩散及分布,从而达到促进功效成分透皮吸收的目的。而月桂氮唑酮促透皮吸收的机制还可能与角化层间质的脂质发生作用,以增加其流动性、减少天然功效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的扩散阻力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克祥,未经丁克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22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