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具及其组装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202552.0 | 申请日: | 200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4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嘉淳;郭原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30 | 分类号: | B29C33/30;B29C45/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及其 组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及该种模具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是对模仁坯料的形状及结构进行加工以制成模仁,再将所述模仁与模块组装成一套完整的注塑模具,并通过将所述注塑模具装设在成型机上,同时控制该注塑模具中的压力和温度,使融熔的塑料注入该注塑模具中,最终经冷却固化成型出塑料制品。注塑成型技术具有成型速度快,一次成型,且模具使用寿命较长的特点。模仁的制造方法请参阅Tseng等人在1990年IEEE系统、智能控制国际会议(1990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Intelligent Control)上发表的论文Knowledge-based mold design for injectionmolding processing。
用于注塑成型的模具通常包括相互配合的公模及母模。参见图1,常见的公模90通常用于提供注塑成型用的合模面及成模面,其大体包括模块91以及模仁92。所述模块91包括一用于与母模配合的合模面910,以及与该合模面910相对的组装面912。所述模块91上设置有多个收容孔913,该收容孔913与模仁92的形状相配合,用于收容所述模仁92。所述模仁92包括一具有成模面的第一端面920,以及与该第一端面920相对的第二端面922。当所述模仁92被收容在所述模块91的收容孔913中以组合成公模90时,所述第一端面920可与所述合模面910相接,从而设置在该第一端面920上的成模面可与母模的合模面共同形成模腔。
为保证所述模仁92组入收容孔913时的方向的正确性,通常在所述收容孔913内和模仁92上分别形成有可相互配合的导引切边914、924,从而在组装时,可先将模仁92抵持在收容孔913开口处,旋转所述模仁92,使模仁92上的导引切边924对齐所述收容孔913内的导引切边914后,再将模仁92推入收容孔913。但是,由于模仁92具有方向性,在将模仁92抵持在收容孔913开口处进行旋转以使其导引切边924对齐所述收容孔913的导引切边914时,容易将模仁92第一端面920上的成模面损伤,从而影响制作出的产品的品质。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组装过程快捷且不易损伤成模面的模具。
发明内容
下面将以实施例说明一种组装过程快捷且不易损伤成模面的模具及其组装方法。
一种模具,其包括模块以及模仁,所述模块包括用于收容所述模仁的收容孔以及设置在收容孔内壁上的第一导引切边,所述收容孔为阶梯孔且该阶梯孔的阶梯处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模仁包括成模面、与所述第一导引切边相配合的第二导引切边以及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当所述模仁被收容在所述收容孔中时,所述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相互正对并连通,所述第一导引切边与第二导引切边相互正对并贴合。
一种模具组装方法,其包括步骤:
提供一个导柱以及一个模具,其包括模块以及模仁,所述模块包括用于收容所述模仁的收容孔以及设置在收容孔内壁上的第一导引切边,所述收容孔为阶梯孔且该阶梯孔的阶梯处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模仁包括成模面、与所述第一导引切边相配合的第二导引切边以及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所述导柱的形状与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相配合;
将导柱的一个端部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并使该端部伸出至模块的外侧;
将模仁的第二定位孔对准所述导柱,并使模仁的成模面朝向所述模块的收容孔,将该导柱的伸出至模块外侧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
调整模仁以使其第二导引切边对准所述第一导引切边,沿着导柱将模仁推入模块的收容孔以组成模具;
移除导柱。
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述模具的模块及模仁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定位孔及导引切边,从而在组装该模具过程中,可利用一导柱穿过所述定位孔以导引所述模仁组装入模块内,同时再加上导引切边的定位辅助,使得整个组装过程快捷、顺利,从而避免成模面在组装过程中受到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注塑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提供模具的模块及模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模块的前视图。
图4是图2所示模块的后视图。
图5是本发明所提供模具组装方法中所提供的模具以及导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将导柱穿过模块的定位孔的示意图。
图7是将导柱穿过模仁的定位孔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25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线交互式不断电装置及充电器
- 下一篇:智能全频段恒流二次消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