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山区地基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202710.2 | 申请日: | 200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6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27/00 | 分类号: | E02D27/00;E02D27/1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04***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区 地基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山区地基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山区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利的一面是可将建筑物基础置于稳固的岩石地基上,而不利的是,由于在山区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以致开挖基坑、基槽到设计标高时,往往平面上大部见岩石而局部是土壤,目前的做法是要求施工在基坑的土区往下深挖直到见基岩为止,将土区的土挖净,然后从基岩上填灌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至基础底标高。而局部土区宽度或直径不过500mm~600mm,不仅不能用机械挖土,人也无法下去操作,只能采用人工“洛阳铲”来掏挖、抠净,效率很低,土越深工效越低,严重影响工程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山区地基的处理方法,在基坑的局部土区打桩到基岩,以代替将土掏净后灌混凝土的传统做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在山区地基基坑的局部土区用钢管打桩到基岩,钢管桩顶做钢筋混凝土承台,与基坑的岩石面平齐。
钢管桩的直径为50mm。
钢管的入土端加工成扁状、封闭。
钢管桩之间的间距为200mm。
钢管桩下插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操作简便,可大大减少工时,施工成本低、质量好等优点。它可直接采用工地脚手架钢管进行施工,无需另购,而且这种钢管每米重量只3Kg,费用低廉,特别适合山区地基实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经计算确定采用1~3根钢管桩及承台,直接用工地脚手架钢,管直径为50mm,钢管的入土端加工成扁状、封闭,钢管桩之间的间距为200mm。用人工锤击打到基岩,钢管桩顶做钢筋混凝土承台,与基坑的岩石面平齐。钢管桩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锤击时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27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解分级高桩承台的施工方法
- 下一篇:高温液下离心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