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铰链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10202857.1 | 申请日: | 200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3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鑫;李坚;孙治国;袁莉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16 | 分类号: | H05K7/16;H04M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铰链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铰链结构,尤其是关于一种适用于移动电话等便携式 电子装置的双轴铰链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电子装置,如移动电话,一般为折叠式,即其包 括本体和盖体,通过铰链结构将盖体和本体可打开或闭合地铰接在一起。然 而,随着移动业务的日益多样化,移动电话的功能已经快速扩展,其铰链结 构却仍多仅可实现盖体与本体在一个方向上的相对转动,即仅能实现简单的 打开和闭合功能,这使得移动电话在规格和性能方面受到诸多限制。例如, 具有摄像功能的移动电话拍照时取得图象的角度受到限制,尤其是在需取得 的图象横向尺寸大于纵向尺寸时只能将移动电话横向摆设,这样导致操作不 方便;在用移动电话看电影时也有上述不便。由此可见,传统的仅能实现打 开和闭合功能的铰链结构已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提供两个方向转动的铰链结构。
一种铰链结构,其包括一个支架、一个枢轴装置和一个转轴装置,该枢 轴装置使铰链结构提供第一方向的转动,该转轴装置使铰链结构提供第二方 向的转动。该枢轴装置包括一个枢轴、一个第一连接件、一个弹性件、一个 随动件及一个主动件,该枢轴依次穿过支架、主动件、随动件、弹性件及第 一连接件,该随动件及第一连接件与枢轴间为不可转动连接,该随动件和主 动件可相对转动。该转轴装置包括一个转轴、一个凸轮件、一个弹性件及一 个第三连接件,该转轴依次穿过支架、凸轮件、弹性件及第三连接件,该凸 轮件及第三连接件与转轴间为不可转动连接,该凸轮件和支架可相对转动。 该铰链结构还包括一个枢轴随动装置,该枢轴随动装置包括一个第二连接 件、一个套筒及一个枢轴,该枢轴依次插入支架、套筒及第二连接件,其端 部与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
相较现有技术,所述的铰链结构的枢轴装置和转轴装置使其可提供两个 方向的转动,从而满足消费者的更多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铰链结构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本发明铰链结构的一个方向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铰链结构的另一个方向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铰链结构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铰链结构去套筒后的立体组装图;
图6是应用本发明铰链结构的移动电话打开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公开一种铰链结构,其适用于移动电话、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DC(Digital Camera,数码相机) 及DV(Digital Video,数码摄像机)等包括两个组件的电子装置。在本实施 例中,以移动电话为例加以说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所述的铰链结构10包括一个支架12、 一个枢轴装置14、一个枢轴随动装置16和一个转轴装置18,枢轴装置14 和枢轴随动装置16使铰链结构10提供绕第一方向的转动,转轴装置18使 铰链结构10提供绕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转动。
请一并参见图2至图4,所述支架12包括一个平板122、自平板122两 端垂直于平板122延伸的第一枢接部124及第二枢接部126。第一枢接部124 与第二枢接部126位于平板122的同一侧。
平板122大体为长方形,其中心开设有一个圆孔1222。平板122的一表 面上开设有两个对称的凹谷1226。与凹谷1226所在表面的相对侧的另一表 面上设有一个限位凸块1228。第一枢接部124与第二枢接部126的中心部位 分别开设有圆孔1242、1262。第一枢接部124的周缘上设有两个对称的凹槽 1244。
枢轴装置14包括一个第一连接件142、一个随动定位环144、一个主动 定位环146、一个弹簧148、一个主动件150、一个随动件152、一个枢轴154 及一个套筒15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28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