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实体肿瘤的替莫唑胺缓释植入剂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203056.7 申请日: 2007-12-14
公开(公告)号: CN101185630A 公开(公告)日: 2008-05-28
发明(设计)人: 孔庆忠;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蓝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孔庆忠
主分类号: A61K9/00 分类号: A61K9/00;A61K31/4188;A61K47/34;A61P35/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50100***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实体 肿瘤 替莫唑胺缓释 植入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实体肿瘤的替莫唑胺缓释植入剂,属于药物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关于癌症的研究虽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其死亡率仍居各种常见死因的前列。最新的数据表明,2006年我国有300万人死于癌症。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有资料显示,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癌症发病率上升了69%,死亡率增长了29.4%。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到2020年全球癌症发病率将增加百分之五十,发病人数增到一千五百万。预计2020年我国每年将有400万人死于癌症因此,探讨一种有效的治疗癌症的方法或药物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替莫唑胺对多种肿瘤有治疗作用,特别是局部应用见中国专利(ZL200410035924.1)。然而现有的方法所制成的缓释制剂释药较快且不稳定,以而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临床效果。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缓释植入剂,用于治疗实体肿瘤,不仅效果明显,其全身毒性明显减轻。

本发明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通过大量创造性劳动,用新的缓释辅料和组成配比制成新的缓释制剂,释药缓慢且平稳,以而更好地发挥替莫唑胺的临床效果。

本发明治疗实体肿瘤的缓释植入剂,其特征在于该缓释植入剂含抗癌有效量的替莫唑胺、缓释辅料和一定量的缓释调节剂,  其中各组成成分的重量比为:

(1)替莫唑胺      0.1%-40%

(2)缓释辅料      60%-99%

(3)缓释调节剂    0-15%

本发明的替莫唑胺在缓释植入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以0.1%到40%为优选,以5%-30%为最优选。

缓释辅料在《缓释辅料大全》(第123页,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出版,罗明生和高天惠主编)中对缓释辅料已有详细描述。另外,中国专利(申请号96115937.5;91109723.6;9710703.3;01803562.0)及美国发明专利(专利号5,651,986)也列举了某些缓释辅料。然而,并非所用的缓释辅料均适合于药物的释放,特别是就特定的药物而言,选择其适合的缓释辅料而满足合适的释药行为需经大量创造性的劳动才可实现。

经广泛的研究筛选后发现,在大量的缓释辅料中,适合本发明的缓释辅料主要选自聚(L-丙交酯-co-磷酸乙酯)(p(LAEG-EOP))、聚(L-丙交酯-co-磷酸丙酯)(p(DAPG-EOP))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其中,聚(L-丙交酯-co-磷酸乙酯)的分子量峰值为15000-25000、25000-35000或35000-60000,其中以15000-30000、30000-45000为优选,以15000-30000为最优选;聚(L-丙交酯-co-磷酸丙酯)的分子量峰值为10000-20000、20000-30000、30000-40000或40000-80000。其中以15000-25000、25000-35000、35000-45000为优选,以15000-35000为最优选。

缓释调节剂选自木糖醇、低聚糖、甲壳素、钾盐、钠盐、甘露醇、山梨醇、透明质酸、胶原蛋白、软骨素、明胶及白蛋白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其中以木糖醇、低聚糖、甲壳素、钾盐、钠盐、甘露醇、山梨醇、软骨素中的一种或其组合为优选,以钠盐、甘露醇、山梨醇、软骨素中的一种或其组合为最优选。缓释调节剂在缓释植入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15%,但以1%-15%为优选,但以5%-10%为最优选。

本发明还发现,与单独应用聚乳酸(PLA)、乙醇酸和羟基乙酸的共聚物(PLGA)或聚苯丙生(对羧苯基丙烷(p-CPP)∶癸二酸(SA)共聚物)相比,与甲壳素、钾盐、钠盐、甘露醇或山梨醇等缓释调节剂合用可明显改善其西药特性。

其中聚乳酸(PLA)的分子量峰值为15000-25000、25000-40000或40000-55000或30000-50000;其中以15000-30000、30000-45000为优选,以15000-35000为最优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蓝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孔庆忠,未经山东蓝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孔庆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30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