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级热屏式地下蓄能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300347.8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6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高青;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11/00 | 分类号: | F24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12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级 热屏式 地下 蓄能 控制 方法 | ||
1、分级热屏式地下蓄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循环介质通过太阳能热源(1)、或者生活/生产余热热源(2)、三通阀(11)、四通阀(12)、高温集水箱(4)、单向阀(7)、地下蓄能体中心区域并联换热器组(9),向地下蓄能体中心区域注入热量;再经三通阀(13)、中温集水箱(5)、单向阀组(8),由地下蓄能体边缘外围换热器组(10)向地下蓄能体边缘注入热量;经低温集水箱(6),由循环泵(15)返回太阳能热源(1)或者生活/生产余热热源(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热屏式地下蓄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循环介质经地下蓄能体中心区域换热器组(9)换热后,可经三通阀(13)直接转入低温集水箱(6),由循环泵(15)驱动,经三通阀(14)返回太阳能热源(1)或生活/生产余热热源(2)。只对地下蓄能体中心区域注入热量,提高中心区域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热屏式地下蓄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经太阳能热源(1)或生活/生产余热热源(2)加热的中温介质,经四通阀(12),转入中温集水箱(5)、经单向阀组8),由换热器组(10)直接向地下蓄能体边缘注入热量。后经低温集水箱(6),由循环泵(15)返回太阳能热源(1)或生活/生产余热热源(2)。
4、分级热屏式地下蓄能控制方法,其特征还在于夏季热泵制冷运行连带地下蓄热过程,另包括热泵系统(3)、三通阀(11)、循环泵(16)。循环介质通过热泵系统(3)的冷凝器、三通阀(11)、四通阀(12)、高温集水箱(4)、单向阀组(7)、地下并联换热器组(9),向地下蓄能体中心区域散热(注入热量);再经三通阀(13)、中温集水箱(5)、单向阀组(8),地下换热器组(10)向地下蓄能体边缘散热;经低温集水箱(6),由循环泵(16)返回热泵系统(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分级热屏式地下蓄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经地下蓄能体中心区域换热器组(9)换热后的介质经三通阀(13)经低温集水箱(6),由循环泵(16),返回热泵系统(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分级热屏式地下蓄能控制方法,系统控制特征在于热泵小负荷或供冷季节后期,介质经热泵系统(3)加热,经中温集水箱(5)、单向阀组(8)控制,由换热器组(10)直接转向地下蓄能体边缘散热;后经低温集水箱(6),由循环泵(16)返回热泵系统(3)。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4,所述边缘外围换热器组(10)的选定,其特征是根据地下换热器群的数量规模,可选择最外层或最外两层。其余为所述地下蓄能体中心区域换热器组(9)。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4,所述中心区域换热器组(9),其特征在于各组的组成,由中心向外,随各层换热器数量增加,可以多层、单层、双边、单边分别逐步组成各组。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4,所述边缘外围的换热器组(10),其特征在于采取隔1、隔2、隔3或间隔更多而组成2、3、4或更多个并联组,通常随地下换热器群的数量规模而定。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4,所述换热器组(9)或(10)的组成,其特征在于各换热器组的地下换热器组成数量差异应小于75%,便于各组的流量平衡控制。各组地下换热器间采取并联连接,避免地下换热器失效的不利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034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燃气余热烧水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网管服务器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