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释放负离子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0710301007.7 | 申请日: | 200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7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赵勐;李青山;谢磊;郭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勐 |
主分类号: | C08L75/04 | 分类号: | C08L75/04;C08K7/00;D01F1/10;D01F6/70;C09D175/04;C09D5/00;C09J175/04;C09J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04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释放 负离子 聚氨酯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化学化工、纺织、服装、制鞋、汽车内饰、健康、环保等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文明、生产活动,特别是工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人们渴望优雅、健康、环保的环境,于是各种环保材料、健康功能材料应运而生。负离子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多受到科学工作者的重视。空气负离子被喻为“空气维生素”或“长生素”,维持人们健康的负离子数为:1000-2000个/cm3。长期在现代化空调建筑物中生活和工作的人们,常常会感觉烦闷、昏睡、乏力、恶心、头疼、眩昏,工作效率及身体健康状况明显下降,研究表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空气中负离子的浓度密切相关。随着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和高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正不断地开发、研制具有释放负离子纤维、织物、服饰和弹性功能材料等,具有保健功能的释放负离子材料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经我们研究发现:Anion系列负离子添加剂具有一定的除臭、吸味;抗菌、防病;释放负离子的保健功能。我们采用粗粉碎、气流法超细粉碎和湿法研磨相结合的工艺路线,将嫩江蛋白石轻质页岩、新疆蛋白石、内蒙古六环石等多种天然矿石制备成微米级的超细微粉。这种改性的的超细微粉具有释放负离子、杀菌、除臭、祛味等功能,可广泛的应用于橡胶、塑料、纤维、织物等高分子材料中。本发明采用可释放负离子的Anion系列超细粉体,通过掺杂共混的方法创制了Anion系列负离子添加剂,加入到聚氨酯材料中,成功的生产了具有释放负离子功能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可释放负离子的Anion系列的超细微粉在组合料中具有非常好的分散性,不影响加工过程与加工工艺。
把嫩江蛋白石轻质页岩、新疆蛋白石、内蒙古六环石等矿石超细粉碎后,再进一步的进行研磨改性创制成Anion系列负离子添加剂,添加到聚氨酯材料中,可以改变聚氨酯复合材料的性能——释放负离子,而且不影响复合材料的其它性能,对人的健康非常有益。其平均负离子浓度约为2.5×103个/cm3。达到了都市公园负离子以上的浓度。就相当于人在城市公园散步的浓度,释放负离子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应用非常的广泛:如坐垫、沙发及家用纺织品,汽车内装饰物,如顶堋、地毯、垫子、方向盘套、仪表盘等;医用品,如手术衣、护理服、病床用品等;过滤材料,如空调过滤网、水处理材料等;其它材料。这样,就能使人们时时的被包围在负离子的天然的空间,起到了把人类带入了时时有负离子的伴随的品质优良的生活空间,创造无味汽车、无味环境等。
发明内容:
先将聚酯多元醇或聚醚多元醇加入负离子添加剂、助剂、色浆调配成所需的负离子原料A,再与多元异氰酸酯等组成的B料一起在事先准备好的模具反应成型。负离子添加剂是Anion系列负离子添加剂。助剂包括:柔软剂、润湿剂、防划痕剂、脱膜剂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释放负离子软质泡沫塑料:聚醚多元醇 (100)
TDI (47)
负离子添加剂 (4)
H2O (3.5)
辛酸亚锡 (0.6)
三乙烯二胺 (0.4)
硅油 (1.5)
工艺:聚醚多元醇与TDI,分别在40℃下真空干燥1h;其它原料,在40℃下预热。将干燥后的聚醚多元醇按配方准确称量后倒入反应器,加入三乙烯二胺、辛酸亚锡、水、硅油及负离子添加剂,用电动搅拌器使之充分分散后加入已干燥的异氰酸酯,高速搅拌至反应开始(有少量气泡冒出),灌注入模具中,迅速合模,化学反应快速进行,反应完毕后,在室温下进行熟化。72h开模取出泡体。
测试:使用手持式负离子浓度检测仪ITC-201A对复合材料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负离子浓度为3500个/cm3。
实施例2:
释放负离子硬质泡沫塑料:聚醚多元醇 (100)
PAPI (135)
H2O (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勐,未经赵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10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