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配有离地高度低的乘客车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0710301719.9 | 申请日: | 200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8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安容德;车炆洙;朴钟富;裴鹤烈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 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 高度 乘客 车架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具体地涉及装配有离地高度低的乘客车架的车辆。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车辆被分为车架型车辆和非车架型车辆(monocoquetype vehicle)。
车架型车辆设置有作为底盘的车架,并通过模块化的扩展而节约成本,并通过由于车身的车架和套筒(bush)隔离振动而提高行驶性能,而无车架型车辆具有低的底板,从而可降低车辆离地高度,提高侧倾性能,并开发出时尚的车辆。
通过将上述的车架型和无车架型的特征应用到车辆上,即,当将车架应用到为非车架型设计的车辆时,可能同时获得车架型车辆和非车架型车辆的优势。
然而,当将车架应用至车辆时,不能仅通过缩小尺寸以与车辆配合而将车架应用于车辆。类似地,乘客车架的部件被设置在底板以下,如上述车架,使得离地高度增加。结果,离地高度的增高不符合无车架型车辆的要求。
从而,应优选地考虑不会由于装配有乘客车架的车辆中的车架而使得离地高度增加的设计,从而通过降低离地高度而改善舒适性,如无车架型车辆,并使得车辆时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离地高度低的时尚车架型车辆,如无车架型车辆,且提供舒适性,并且通过将车架插入侧梁中以降低车架型车辆的离地高度使得降低重心,从而即使在车辆装配有车架的情况下,提高转弯安全性。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通过将车架设置在车辆的侧梁中,从而无论车架而提高侧梁的刚性,从而防止刚性降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配置有离地高度低的乘客车架的车辆,其中乘客车架的两侧的侧车架被设置在由形成在车辆的两侧的侧梁所形成的空间中。
由侧梁形成的空间被设置成高于中央底板的中央部,且设置在侧梁中的乘客车架的侧车架被设置成高于中央底板的中央部。
侧梁包括侧梁组件、侧梁外加强板和侧梁内加强板。侧梁组件包括彼此以预定距离彼此相连的多个板,以形成车辆的底部的外侧。侧梁外加强板被连接以形成侧梁组件中的第一侧梁封闭空间,第一侧梁封闭空间是侧梁组件内的空档空间。侧梁内加强板以距侧梁外加强板预定距离而与中央底板相连。
侧梁外加强板具有体形部,该体形部由于乘客车架的侧车架的矩形横截面而水平地延伸至侧梁组件,并且然后朝向侧梁组件倾斜和弯曲。
中央底板在底部具有中央板部,该中央板部的两端与侧梁的内侧相连,并且在与侧梁的内侧相连的侧梁外加强板和侧梁内加强板之间形成第二侧梁封闭空间。
中央底板具有:固定部,其在形成中央底板的底部且与侧梁外加强板相连的中央板部的两端具有不同高度;延伸阻断部,其在中央板部与固定部之间阻断侧梁内加强板,以形成第二侧梁封闭空间;和前固定部,其倾斜且连接至与中央底板的中央板部相连的侧梁内加强板3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通过将车架设置在侧梁中而降低车辆的离地高度,从而可获得车架型车辆和无车架型车辆的优点。
另外,即使将车架应用于车辆也可降低离地高度;从而,可缩小内部布置很重要的小型汽车中车架所占据的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和目的,应结合附图参考以下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乘客车架和配置有该乘客车架的车辆的配置的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配置有离地高度低的乘客车架的车辆的具体视图;和
图3是示出了图2所示的结构的横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该实施例为了示意性的目的而公开,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各种修改、增加和替换都是可行的。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图1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乘客车架和乘客车架车辆的组件。在配置有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乘客车架F的车辆V中,将两侧车架f的上部插入侧梁S中,使得侧车架f的上部被设置成高于车辆的底部。因此,车辆V的离地高度(车辆高度)降低,且车身B的外观更加时尚。
另外,由于车辆V的离地高度(车辆高度)降低,所以重心降低,且车辆在转弯中的安全性能相应地提高。
因此,如图1B所示,配置有与侧梁S间隔开的普通车架F’的车辆的离地高度大,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配置有乘客车架F的车辆V的离地高度减少,达到无车架型车辆的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17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货物网
- 下一篇:无绝缘轨道电路用保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