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机中外翼连接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10304695.2 | 申请日: | 200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4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伟;范曼华;李仪;郭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3/00 | 分类号: | B64C3/00;A63H2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长琪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中外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机械领域,涉及一种无人机中外翼连接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无人机已经广泛用于战役及战略级侦察、监视、目标定位、目标毁伤评估、电子对抗、通信中继等诸多领域。由于无人机成本低,突防能力好等优点及其在实践中的突出表现,部队也迫切需要使用各种性能优良的无人机。所以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使用要求是对无人机设计的最大挑战。
机翼在飞行中的任务是产生升力以支持飞机重量和实现机动飞行。此时,机翼的表面上作用着巨大的空气动力,有时还需要安装发动机、起落架,或在机翼内布置弹药仓、武器和油箱等,这些装载也要对机翼作用相当大的集中载荷,如推力、撞击力、质量力等。要实现机翼所负担的任务,机翼构造就必须保证它在这些载荷作用下既不会破坏,也不会产生危险的变形,同时还要求机翼本身的结构重量尽可能的轻,工艺、维护使用等方面尽可能方便、适用。因此出现不同造型的机翼,但尽管造型不同,为了实现机翼的基本任务(产生升力),当前机翼的基本构造元件上是大体一样的,主要有翼梁、翼肋、长桁、蒙皮、对接接头等。目前机翼分为梁式、单块式以及混合式。
对于无人机中外翼的连接,常用的连接结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几个对接接头(集中交点)来连接,即交点连接,中外翼的连接用几个交点连接起来,梁结构综合利用好,能传递较大的剪力和弯矩,运用比较广泛,但其缺陷是蒙皮承力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其次,加工量大,材料浪费较多,其接头与翼梁做成一体,损坏后不容易修补,各部分连接比较复杂;另一种结构主要靠很多个沿翼箱周缘的对接螺栓来连接,也叫周缘式连接或围框式连接,能充分发挥蒙皮承力效率,不需要特制的复杂的连接接头,但螺栓数量较多,增加中外翼连接装配工作量,同时对连接接头相互间协调带来困难,为此必须加大螺栓和孔配合公差,从而在传递剪力和疲劳强度两方面均带来不利影响,其次,不能传递较大的剪力和弯矩,难于达到结构综合利用的目的,因此,上述连接形式不便于拆卸,而且只适用于薄翼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中外翼连接结构,用以改善无人机中外翼连接结构的复杂度。针对无人机布局特点,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无人机的简单的综合利用较好的中外翼连接结构。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中翼端肋和外翼根肋是带梳状接头的铝合金材料加强肋,每个接头为两端对称的U状部件,对称的两端分别开有一孔,即梳状接头连接孔,其中位于外翼根肋上的梳状接头侧面开有一螺栓安置槽,位于中翼端肋上的梳状接头侧面开有一螺母安置槽,在这两个加强肋的对接处,中翼和外翼通过高强度铝合金材料的对接螺栓连接在一起,数个连接点与中外翼的梁和绗在一条轴线上。对接时,将对接螺栓水平放置入外翼根肋上的螺栓安置槽中,将弧形托板螺母水平放置入中翼端肋上的螺母安置槽中,对接螺栓依次穿过外翼根肋和中翼端肋对接处的梳状接头连接孔,与弧形托板螺母连接;中外翼对接后,接缝处用复合材料的整流包皮覆盖,即用两排螺钉沿包皮周边固定在加强肋上。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将中翼端肋和外翼的根肋作为中外翼对接接头,使其将接头和结构合二为一,减小了协调关系和连接关系的复杂性,及单独接头的制造误差和装配误差。
(2)中外翼端肋的数个对接点,分别布置在上下翼面的靠近外形处,而且连接点与中外翼的梁和绗在一条轴线上,使得传力连续。
(3)连接方式简单,便于拆装及检查连接件的受损状况。
(4)连接和传力仅通过上下翼面处的连接件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无人机中外翼连接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无人机中外翼连接结构的连接结构图;
图3为梳状接头剖面图。
图中:1中翼端肋 2外翼根肋 3a梳状接头 3b梳状接头
4 a梳状接头连接孔 4b梳状接头连接孔
5螺栓安置槽 6螺母安置槽 7对接螺栓 8弧形托板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一种无人机中外翼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中翼端肋1和外翼根肋2是带梳状接头3a、3b的铝合金材料加强肋,在这两个加强肋的对接处,中翼和外翼通过高强度铝合金材料的对接螺栓7连接在一起。对接时,首先将中翼端肋1和外翼根肋2的各个梳状接头连接孔依次对准,如图2所示,将对接螺栓7水平放置入外翼根肋2上的一个螺栓安置槽5中,将弧形托板螺母8水平放置入中翼端肋1上相应的一个螺母安置槽6中,将对接螺栓7依次穿过外翼根肋2和中翼端肋1对接处的梳状接头连接孔4b、4a,与弧形托板螺母8连接,从而将两个加强肋连接起来;平行于对接螺栓7方向梳状接头3a、3b剖面图如图3所示,为了最大程度减轻重量,梳状接头3a、3b为两端对称的U状部件,对称的两端分别开有一孔,即梳状接头连接孔4a、4b,其中位于外翼根肋2上的梳状接头3b侧面开有一螺栓安置槽5,位于中翼端肋1上的梳状接头3a侧面开有一螺母安置槽6。依次将中翼端肋1和外翼根肋2上所有的梳状接头3a、3b以同样方法连接,这样就完成了中外翼的对接。为保证气动外形,中外翼对接后,接缝处用复合材料的整流包皮覆盖,即用两排螺钉沿包皮周边固定在加强肋上。对接螺栓7数目可根据机翼尺寸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对接螺栓7数目为10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46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上行蜂窝视频通信中自适应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胡椒油树脂防卫喷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