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焰燃气灶的燃烧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305041.1 | 申请日: | 200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3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吴成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成年;周建基 |
主分类号: | F23D14/00 | 分类号: | F23D14/00;F23D14/84;F23D14/56;F23D14/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27广东省中山市南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焰 燃气灶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灶的燃烧器,特别是一种内焰燃气灶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内焰燃气灶以其热效率高,节约燃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目前市场上热流量大于4kW的内焰燃气灶却很少,难以满足人们对大火力内焰燃气灶的需求。
要进一步提高内焰燃气灶的热流量,前提条件是必须保证燃烧状况良好及燃烧烟气中的有害气体不能超标。而现在市场上所见的各种内焰燃气灶,受燃烧器结构及燃烧方式的限制,要继续增大热流量,同时又要确保燃烧稳定及燃烧烟气中的CO、NOx不超标,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且不说要确保燃烧烟气中的CO、NOx不超标,仅仅从保证燃烧稳定的角度去增大燃烧器的火孔总面积,许多燃烧器都难以做到;既要增大热流量,又要保证燃烧稳定,增加火孔总面积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火孔数,这对于采用梯形、矩形、条形火孔的燃烧器来讲,也是较为困难的事。
有的厂家为了增大热流量,在内焰燃烧器上设置开有双排圆形火孔的圆锥面段,这样做,虽然可以提高燃烧器的热流量,但由于双排火孔受结构限制,上、下排火孔间的空气补充较为困难,热流量的提高仍难满足市场的需求。另外,采用圆形火孔的内焰燃烧器,火孔直接暴露在燃烧器上方,很难避免液体及其他脏物堵塞火孔等现象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来的,目的是为内焰燃气灶提供一种能显著增加热流量,并能有效补充空气,确保燃烧稳定及烟气中有害气体含量不超标的燃烧器。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内焰燃气灶的燃烧器,它由燃烧器主体与分火器装置组成,燃烧器主体包括炉头与中心火盖,分火器装置包括分火器主体与分火器,燃烧器主体与分火器装置之间靠圆柱面或圆锥面结合在一起,其特征是:
在分火器装置上,沿分火器主体内圈圆周设有上、下两层火孔,火孔出口方向向内;上层火孔设置在分火器主体内圈的圆柱段顶部,或设置在分火器顶盖内圈的圆柱段底部;下层火孔设置在分火器主体内圈的圆柱段底部;火孔截面为梯形、矩形或条形;上层火孔所在的圆柱段与下层火孔所在的圆柱段直接相连,或通过平面或锥面段相连;在分火器主体内,上、下层火孔之间设有分隔层,将分火器主体内腔分隔为上内腔与下内腔两个部分,分隔层上开有一个或多个通孔,将上、下内腔连通;分火器主体内腔与燃烧器主体内腔连通;
在分火器装置上,沿分火器主体内圈圆周设有上、下两层火孔,火孔出口方向向内;上层火孔设置在分火器主体内圈的圆柱段顶部,或设置在分火器顶盖内圈的圆柱段底部;下层火孔设置在分火器主体内圈的圆柱段底部;火孔截面为梯形、矩形或条形;上层火孔所在的圆柱段与下层火孔所在的圆柱段直接相连,或通过平面或锥面段相连;在分火器主体内,上、下层火孔之间设有分隔层,将分火器主体内腔分隔为上内腔与下内腔两个部分,分隔层上开有一个或多个通孔,将上、下内腔连通;分火器主体内腔与燃烧器主体内腔连通;在没有开通孔的分隔层部位,设有将分火器装置内外圈贯通的空气通道;
在分火器装置上,沿分火器主体内圈圆周设有上、下两层火孔,火孔出口方向向内;上层火孔设置在分火器主体内圈的圆柱段顶部,或设置在分火器顶盖内圈的圆柱段底部;下层火孔设置在分火器主体内圈的圆柱段底部;火孔截面为梯形、矩形或条形;上层火孔所在的圆柱段与下层火孔所在的圆柱段直接相连,或通过平面或锥面段相连;在分火器主体内,上、下层火孔之间设有分隔层,将分火器主体内腔分隔为上内腔与下内腔两个部分;下内腔中设有分隔环,将下内腔分隔为内环形腔与外环形腔;外环形腔顶部的分隔层上开有一个或多个通孔,将上内腔与外环形腔连通;分火器主体上的内环形腔与燃烧器主体上的内环形腔连通,分火器主体上的外环形腔与燃烧器主体上的外环形腔连通;
在分火器装置上,沿分火器主体内圈圆周设有上、下两层火孔,火孔出口方向向内;上层火孔设置在分火器主体内圈的圆柱段顶部,或设置在分火器顶盖内圈的圆柱段底部;下层火孔设置在分火器主体内圈的圆柱段底部;火孔截面为梯形、矩形或条形;上层火孔所在的圆柱段与下层火孔所在的圆柱段直接相连,或通过平面或锥面段相连;在分火器主体内,上、下层火孔之间设有分隔层,将分火器主体内腔分隔为上内腔与下内腔两个部分;下内腔中设有分隔环,将下内腔分隔为内环形腔与外环形腔;外环形腔顶部的分隔层上开有一个或多个通孔,将上内腔与外环形腔连通;分火器主体上的内环形腔与燃烧器主体上的内环形腔连通,分火器主体上的外环形腔与燃烧器主体上的外环形腔连通;在没有开通孔的分隔层部位,设有将分火器装置内外圈贯通的空气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成年;周建基,未经吴成年;周建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50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的双负碳离子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下一篇:代谢紊乱的组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