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预压软土地基侧向垂直的密封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306073.3 | 申请日: | 200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5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夏玉斌;刘强;邓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E02D1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7***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预压 土地 侧向 垂直 密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础工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真空预压软土地基侧向的密封方法。
背景技术
真空预压软土地基加固的原理是,通过真空设备对密封的软土地基抽气(水),使其内部压力降低,利用外部天然大气压力(约101KPa)形成的压力差,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的一种方法。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具有受力稳定性好、加固时间短、材料用量少、无环境污染、工程费用低、可大面积同时施工等优点。但对于有砂夹层的软粘性土地基,由于砂土层的渗透系数大,采用真空预压法加固时,砂土孔隙中的自由水会在真空压力作用下迅速向预压加固区渗流补给,形成侧向漏气(水)通道,导致加固失败。
目前,真空预压对夹砂层软土地基的侧向密封,主要采用粘土搅拌桩相切形成连续的柔性密封墙的方法(见图1),该方法虽然取得一些成功实例,但由于搅拌桩工艺的限制(搅拌桩相切20cm;垂直度偏差≤1°,最大误差时,两桩相切深度仅5.7m),存在着密封深度浅(一般为6~8m,不超过10m)、质量可控性差(主要控制点在于粘粒含量、泥浆密度、深度、垂直度、搭接、均匀度等,质量较难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密封效果检验难等不足之处。由于夹砂的软土地层在世界各地区普遍存在,特别是在沿海浅表地层中分布广泛,在港口工程建设中遇到大量的软土地基加固问题,由于侧向密封技术的限制,使真空预压加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受到制约。因此,进一步探索更加有效的侧向密封技术,对提高真空预压的加固效果和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的真空预压软土地基的密封方法。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真空预压软土地基侧向垂直的密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开沟槽并进行膨润土泥浆护壁;
b.连续铺设密封膜;
c形成侧向密封帷幕,沟槽回填。
所述密封膜为塑料密封膜。
所述沟槽内连续铺设侧向垂直密封膜。
所述将侧向垂直密封膜上端与地表平面密封膜粘结,形成整体密封。
本发明采用“开槽+膨润土泥浆+密封膜”的技术进行真空预压侧向密封和传统的粘土搅拌桩柔性密封墙相比,渗透系数由原来的1×10-5cm/s降低到1×10-10cm/s,密封效果大大提高;采用本发明方法,密封深度取决于锯槽机的锯臂长度,目前最大可达20米深;而传统的粘土搅拌桩柔性密封墙的有效密封深度一般小于10米。并且本发明方发的工艺简单,质量容易控制,且工程造价与传统的密封方法大体相当,大大拓展了真空预压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粘土搅拌桩柔性密封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施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真空预压软土地基的侧向密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平整场地,铺设轨道;组装锯槽机,开沟成槽、膨润土泥浆护壁;用铺塑机将密封塑料膜1连续铺入沟槽内;形成塑膜密封帷幕,沟槽顶部回填粘性土。
更进一步,在上述侧面密封的密封膜上端与地表平面密封膜粘结,形成整体密封。
本发明的密封膜采用塑料密封膜,从成本、使用效果等综合考虑,都符合本发明目的的要求。
下面以传统的粘土搅拌桩柔性密封墙为对比例,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作详细的说明。
下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与对比例的对照说明。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60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联体式管状充填袋
- 下一篇:液压导线压接机的换向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