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钻孔压浆桩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306592.X | 申请日: | 2007-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5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王擎忠;杜如升;冯志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圣基建筑特种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E02D15/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13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孔 压浆桩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基打桩方法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钻孔压浆桩的打桩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树根桩由于其适用性广泛、结构形式灵活、造价不高、施工简捷,其在浙江等沿海地区的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工程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目前,仍有部分工程项目在采用树根桩型作为复合地基的桩型。但由于其自身存在的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的原因,在树根桩工程项目施工中发生了较多的工程质量问题。结合树根桩常规施工工艺及其施工管理方法,树根桩施工过程中易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1)树根桩由于其施工方法较为简单,施工机械要求不高;(2)树根桩施工中往往过高的追求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造成其施工质量难以按规范要求施工;(3)传统树根桩按照成孔→放钢筋笼→投放石子→注浆的工艺流程进行施工。其中注浆管(常用PVC管)是钢筋笼下放时预置的,在下放石子后,以0.1~0.3MPa的注浆压力进行注浆,由于孔内已经充满了较多体积的石子,故在石子粒径及注浆压力控制不好的情况下,难以保证孔内注浆的密实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对树根桩的施工工艺加以改进而成的新桩型,能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基础托换加固工程与基坑支护工程。
所述的钻孔压浆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钻机就位,下钻成孔,并采用泥浆护壁;
2)钻至要求的深度后,调用清水清孔;
3)提出钻杆并拆卸钻头,尽快插入钢筋笼,并将钻杆接长后下入到孔底,开动高压泵进行首次孔底注浆,浆液用量达到桩孔体积设计值的70%~80%;
4)孔底注浆结束后,在钻杆钻动状态下连续投放石子,直至孔口石子不再沉落;
5)石子投放完毕后,进行第二次孔底注浆,一次性将水泥浆顶举出孔口,重复注浆顶举,出现孔口石子回落时,立即加填石子,直至孔口水泥浆液面不明显回落,方可逐节拔杆,并逐次补注水泥浆,完全拔出钻杆时,孔口石子出现陷落的应及时补填石子和水泥浆,并用砼插入式振动棒插捣至孔口以下0.8-1.2米,确保桩顶部分密实。
所述的钻孔压浆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钻成孔过程按正循环工艺钻进,遇到地下障碍物部位,以导向钻头高速低压钻进。
所述的钻孔压浆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泥浆护壁采用的是普通泥浆或膨润土泥浆。
所述的钻孔压浆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注浆采用纯水泥浆,水泥浆的重量配比为:水泥∶水=100∶50~60,采用32.5~42.5等级的水泥。
所述的钻孔压浆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投放的石子粒径小于30mm。
所述的钻孔压浆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次孔底注浆的注浆压力为0.5~1.5MPa。
本发明采用了新的成桩工艺,桩身为无砂混凝土,桩身质量有保障且混凝土强度能保证C20~C25,具有较高的竖向承载力与抗侧力承载力。压力注浆使桩体与桩端土、桩周土结合紧密,一方面杜绝了桩端沉渣,另一方面对渗透性较高的桩周土产生压密注浆的加固作用,使钻孔压浆桩的沉降变形小于同口径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机具配置相对小型化,施工时振动和噪音较小,所需的施工场地较小,可以扩底施工成为扩底桩,使单桩竖向承载力大幅提高,亦可以进行斜桩施工。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圣基建筑特种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省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圣基建筑特种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65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