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使印刷机输墨机组进行工作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307194.X | 申请日: | 200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4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N·迪拉;R·赫特;T·约翰;R·纳格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曼.罗兰.德鲁克马辛伦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31/04 | 分类号: | B41F31/04;B41F31/1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辛 |
地址: | 德国奥***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印刷机 机组 进行 工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使印刷机输墨机组进行工作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印刷机的输墨机组具有一其中备有印刷油墨的墨斗,其中,墨斗内配备的油墨由一输墨辊从墨斗中汲取。印刷材料上所需的油墨量可以按区域有所不同或按区域变化,因此通过所谓的刮墨板或者刮墨刀可以对于每个油墨区的从墨斗转移到输墨辊上的油墨量进行调整。在输墨辊之后设置一墨膜辊或者一升降辊,它从输墨辊上取下印刷油墨并将其转移到至少一个后置于墨膜辊或者升降辊的输墨机组辊上。印刷油墨通过后置于墨膜辊或者升降辊的单个或每个输墨机组辊最后到达处于一印版滚筒上的印版上。
在具有后置于输墨辊的墨膜辊的输墨机组上,如果需要较少的油墨量并因此输墨辊上的墨层厚度大致相当于在输墨辊与墨膜辊之间间隙的间隙宽度的话,油墨从输墨辊向墨膜辊的转移就存在问题。稍许较小脱落的油墨层厚度会导致输墨辊与墨膜辊之间的油墨转移中断,而稍许较大脱落的油墨层厚度则造成印刷材料上的油墨量在两位数的百分比范围内以百分比变化。因此在具有墨膜辊的输墨机组上,在输墨辊上的油墨层厚度大致相当于输墨辊与墨膜辊之间间隙的间隙宽度的工作条件下,精确计量油墨量非常困难。
在输墨辊后置于一升降辊的输墨机组上,与此相关可以精确计量,但升降辊的振荡运动则引起印刷机振动,这种振动特别是在高速运转的轮转印刷机上不能接受。因此在轮转印刷机上使用具有墨膜辊的输墨机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由此出发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墨膜辊的印刷机的新型输墨机组,其在任何工作条件下均能精确计量油墨量。该目的通过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机输墨机组得以实现。依据本发明,对至少一个刮墨板或者刮墨刀这样控制,使得按区域转移到输墨辊上的油墨量在输墨辊的圆周上发生变化。
本发明在这里提出一种具有印刷辊和墨膜辊的输墨机组,其中对输墨机组的刮墨板或者刮墨刀这样控制,使得将要转移到输墨辊上的油墨量在输墨辊的圆周上发生变化。输墨辊每旋转一圈涂覆到其上面的油墨量从在输墨辊的圆周上变化的油墨量的平均值中产生。由此在墨膜输墨机组上可以进行一种高精确的油墨量计量。
依据本发明的一种具有优点的改进方案,对刮墨板或刮墨刀这样控制,使得根据所要求的区域面积覆盖(zonale Flaechendechung)或者墨层厚度,来对于转移到输墨辊上的区域油墨量的频率和/或者幅度进行调整,或者对于在输墨辊与刮墨板或者刮墨刀之间的间隙的区域间隙变化的频率和/或者幅度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优选进一步构成来自本发明的从属权利要求和下列说明、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现借助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示出印刷机组的示意图;
图2示出图1中输墨机组在印刷机组区域内的详图;以及
图3示出用于说明依据本发明方法的图2详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 印刷机组;
11 印版滚筒;
12、12′ 转移滚筒;
13 输墨机组;
14 润版机组;
15 印刷材料;
16 墨斗;
17 印刷油墨;
18 输墨辊;
19 潜入辊;
20 刮墨刀;
21 墨膜辊;
22 输墨机组辊;
23 输墨机组辊;
24、24′ 油墨膜;
25 间隙;
26 油墨膜;
27 双箭头;
28 传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借助图1至3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示出一种轮转印刷机的一印刷机组10的示意图,其中,印刷机组10包括一印版滚筒11、一转移滚筒12、一输墨机组13以及一润版机组14。利用输墨机组13将印刷油墨涂覆到至少一个在印版滚筒11上定位的印版上,而利用润版机组14则可以将加湿剂涂覆到所述或者每个印版上。涂覆在印版滚筒11上的印刷油墨利用转移滚筒12转移到印刷材料15上,其中,依据图1在印刷机组10的转移滚筒12上滚动另一印刷机组的转移滚筒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曼.罗兰.德鲁克马辛伦公司,未经曼.罗兰.德鲁克马辛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71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