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冷壁在线安全评价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307253.3 申请日: 2007-12-29
公开(公告)号: CN101216164A 公开(公告)日: 2008-07-09
发明(设计)人: 王树众;赵冉冉;郑路;佟振霞;施海华;裴炜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交通大学
主分类号: F22B37/42 分类号: F22B37/42;F22B3/08
代理公司: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李郑建
地址: 710049***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水冷 在线 安全评价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水冷壁在线安全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将电站锅炉水冷壁特征参数作为计算、校核点,在给定负荷率、节流方式下,在线计算各负荷率下的各回路流量,进而计算出口汽温、压力、壁温,进行蠕变、疲劳剩余寿命计算,并实时显示、记录有关数据,作为判断水冷壁是否安全运行的依据,具体包括下列步骤:

1)少量测点的布置:

测点布置的原则是在满足计算的情况下采用尽量少的测点,所得的测量值部分作为计算的初始值带入,部分作为校核值,实时对计算过程进行修正;

具体的布置方法为:在各受热面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管段,布置少量测点,即在炉膛下辐射区、中辐射区、上辐射区各受热面进出口集箱两侧管及中间管附近布置测点,进行温度、流量、压力测量;通过测点能反映出受热面不同位置吸热能力、流量分配的不同,将测量值进行插值计算、加权处理,作为受热面不同位置吸热、流量不均系数;

2)输入结构参数划分回路区段:

将管组的各种结构数据输入计算软件,包括管组管子数量、管长、倾角、内径、材料、集箱结构;

用锅炉上原有的温度、流量、压力测点或加装少量炉外壁温测点,每隔一定时间由计算软件采集这些数据及必要的锅炉运行参数;

按结构尺寸和吸热相差不多的原则,将水冷壁划分为若干个计算回路,在高度方向划分若干个区段,用回路中的一根管的水动力特性代表所在回路的水动力特性,沿高度各个区段的压降之和即为总压降,水冷壁系统构成复杂的串并联回路系统,其中每一面墙的每一辐射区由若干回路构成并联系统,自下而上各个辐射区构成串联系统;四面墙组成一个大的并联系统,下公共点可认为是水冷壁入口集箱,而上公共点是顶棚出口集箱;

3)在线计算管段蒸汽流量、出口焓值、压力,进行水动力不稳定性评定:

通过逐步计算,获得包括节流元件、局部阻力元件、水冷壁各回路不同流量下的压降,这样获得回路分散点的数据,采用四次方切比雪夫多项式拟合,在以获得的压降-流量数据基础上,得到回路的水动力曲线方程;在串联系统中,根据工质“流量相等,压降叠加”的特性,在并联系统中,根据“压降相等,流量叠加”的特性获得串、并联同路的压降-流量或流量-压降数据,据此通过切比雪夫多项式拟合获得串并联系统的水动力曲线方程;

4)在线计算水冷壁壁温,进行壁温评定:

膜式水冷壁向火正面外壁温最高,受热管内汽液两相工质在管内流动时发生传热恶化时,其换热系数大幅下降,可能导致管壁超温;用临界热负荷qcr或临界干度xcr来判别是否出现传热恶化;

5)蠕变、疲劳损伤在线寿命评定:

A.受热面应力在线监测:

应力在线监测只需监测实时压力,并通过下式计算求得:

σ=KPPD/2SS

式中,P为工作压力,MPa;D为管子原始中径,mm;Ss为管子实际壁厚,mm;Kp为综合减弱系数和应力集中系数;

实际运行中,由于腐蚀和磨损,不可避免地存在管子壁厚减薄的现象,为此:

Ss=Sb-Sw-Sn-Sm

式中,Sb为原始壁厚,mm;Sw为外壁腐蚀减薄厚度,mm;Sn为内壁腐蚀减薄厚度,mm;Sm为飞灰磨损减薄厚度,mm;在线监测系统中,Sw、Sn、Sm采用水管锅炉强度计算标准推荐的最大值,并根据锅炉检验实测壁厚定期校核修正;

B.蠕变寿命损伤的评定: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应力σ与蠕变破坏时间τ存在如下关系:

τ=Aσ-B

式中,A、B为与钢种及温度有关的常数,通过恒温条件下,采用较高的应力进行短期的试验获得;

采用蠕变计算公式,对于某应力,绝对温度T、蠕变破坏时间τ和应力有如下关系:

T(C+lgτ)=a0+a1 lgσ+a2 lg2σ+a3 lg3σ

对于给定材料,可根据其实测对应不同温度和时间的材料持久强度数据求出系数a0、a1、a2、a3和常数C;

在线监测中,通过实时计算管壁温度和应力,可得到寿命损耗率;对于蠕变损伤,满足线性累加原则,即可将寿命损耗率累加,得到总的寿命损耗;

C.疲劳损伤的在线寿命评定:

对部件进行疲劳寿命评价时,首先统计出部件承受的各种循环应力的幅值,再根据S-N曲线找出对应的断裂周次,由下式即得到部件的累积损伤程度:

Φ=Σi=1nniNi1]]>

式中:ni为各种循环应力的循环次数;Ni为相应循环应力的允许循环次数,当Φ=1时,即认为发生了疲劳破坏;

6)在线显示、记录数据:

计算机记录计算数据,并存入在线监测数据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725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