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抽气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0224.8 | 申请日: | 200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79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公害处理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12 | 分类号: | H01M1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气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吸风平均、结构简单且成本低的抽气设备,适用于铅蓄电池制作时,抽出充电槽(化成槽)内废气的设备使用。
背景技术
习用在铅蓄电池制作时,铅蓄电池由原料铅合金加工成正、负生板后,再依序放入充电槽(化成槽),予以充电化成,使其有放电能力。意将正负极板放入充电槽(化成槽)浸于硫酸液中反应充电,将会产生反应热,而有挥发酸雾、酸气的产生。
习用技术为有效将反应所产生的酸雾、酸气集中处理,通常皆会在充电槽(化成槽)上方直接设置有一抽气设备,使进行反应时,可立即将酸雾、酸气抽离至其它废气处理设备来进行处理。习用抽气设备包括有一风箱与数个设在风箱下用以遮掩住充电槽(化成槽)的掀盖,该风箱底部相对于每个掀盖处设有一开口,使酸雾、酸气可由该开口而被抽离出充电槽(化成槽)。
然而,为使充电槽(化成槽)内部反应产生的酸雾、酸气可有效地被抽离出去,通常风箱上方的抽风管需设有好几个,但仍不见得可提高抽风的效率,且整体结构势必增大,成本也相对地增加许多,并非最佳的改良设计。
此外,习用充电槽(化成槽)掀盖设计,为在充电槽(化成槽)内部以一活叶将掀盖与槽体相结合,故久用后容易有腐蚀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吸风平均、结构简单、且成本低的抽气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抽气设备,其包括一基座与复数个掀盖,该基座内间隔设有复数个槽口,供复数个充电槽分别置放于上,该基座顶部设有一风箱,且该风箱于基座上方则连通有一用以抽离废气的抽风管,另该风箱相对于每个槽口处分别设有一可调式的风口,使每一风口可依槽口与抽风管的距离而可被调整大小,而该等掀盖是活动枢接于上述每一个槽口上,用以遮盖置于槽口内的充电槽。
下面就有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详细说明,现配合附图和所给出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抽风设备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者掀开掀盖时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抽风设备局部放大的立体外观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抽风时的局部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调整器设为上下调整方式来遮蔽风口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调整器设为左右调整方式来遮蔽风口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抽气设备;2基座;21槽口;22风箱;221风口;222调整器;223柱体;224滑轮;225绳体;226锤体;227槽道;23抽风管;3掀盖;31凸肋;4充电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图示内容为本实用新型抽气设备1的一实施例,其是由一基座2与复数个掀盖3所组成。
该基座2为FRP、PP或PVC耐腐蚀材质制成,其内部间隔设有复数个槽口21,供复数个充电槽4分别置放于上,该基座2顶部设有一风箱22,且该风箱22在基座2中段处连通有一用以抽离废气的抽风管23。该风箱22相对于每个槽口21处分别设有一可调式的风口221,在风口221的周围设有一调整器222,其为FRP、PP或PVC耐腐蚀材质制成,当调动调整器222时,可上下(如图5所示)或左右(如图5所示)遮蔽风口221的大小,使每一风口221可依槽口21与抽风管23的距离而可被调整大小。该风箱22顶面相对于每一槽口21是间隔设有一柱体223,每一柱体223上包括有一滑轮224,该滑轮224连结有两绳体225,每一绳体225一端结合有一锤体226,该锤体226是设置于对向掀盖3的一边,绳体225另端则与掀盖3相结合。每一风箱22相对于槽口21上方的一侧面上则间隔设有一槽道227。
该等掀盖3为FRP、PP或PVC等其中一种耐腐蚀材质制成,其是活动枢接于上述每一个槽口21上,用以遮盖置于槽口21内的充电槽4。每一掀盖3的表面相对于前述两槽道227是各设有一凸肋31,使该凸肋31的一端活动枢接于槽道227上时,凸肋31可往复移动于槽道227内,使掀盖3可上下掀动,且锤体226可由绳体225与滑轮224而上下升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公害处理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公害处理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02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