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点滴侦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0264.2 | 申请日: | 200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00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太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儒林林永兴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燕秋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大安***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点滴 侦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点滴侦测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在注射点滴时可设定侦测时间及警示,以呼叫护理人员注意、提高点滴注射安全的点滴侦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业界采用感测点滴是否顺畅流动的装置,来协助护理人员作为平时在注射点滴时的安全设置。目前已有的感测点滴装置采用的是间接侦测点滴瓶重量的方式,当点滴瓶重量小于一定标准时,便通过中央控制电路触动警报,同时电极气针也直接插入点滴瓶,当点滴瓶中液位低于一定标准,便会改变气针的阻值,即可通过中央控制电路的转换确认,触发警报系统,通知护理人员前来处理。但上述点滴感测装置在使用上存在局限性,当发生点滴不能顺畅滴入的情形时,此种点滴感测装置便不能发出报警,通知护理人员前来处理。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滴侦测装置,其可感测点滴流动是否顺畅,能确切及安全地呼叫护理人员注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点滴侦测装置,包括定位套合在流量显示筒周缘的光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控制器中设有具发射端及接收端的感应器、LED、警示蜂鸣器、供应电源的电池组以及可设定探测时间的电路板。
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接收电路接收所述感应器发出的信息,并将所接收的信息输入CPU,所述CPU分析输入信息控制所述LED及蜂鸣器的动作。
所述电路板可为设定侦测时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路板上设定液体通过的时间,实现在超过设定时间未感测到液体通过,便启动蜂鸣器作警示呼叫的功能。本实用新型为简便且易调整其侦测时间及呼叫的设置,病人在注射点滴时可通过设定侦测滴落时间及设定时间在点滴不能顺畅滴入时发出警示,以及时通知护理人员前来处理,保证病患注射点滴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流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光电控制器与流量显示筒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光电控制器组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光电控制器与流量显示筒的组装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光电控制器感测到流量显示筒有液体通过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光电控制器电路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特点,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侦测液体通过情况的光电控制器7中设置具发射端及接收端的感应器1、2、LED3、警示蜂鸣器4、作为供应电源的电池组5,以及作为可探测时间设定的电路板6。
如图3所示,感应器1、2,为光电感应器,其包括有一发射端及一接收端,可侦测液体通过与否。
LED3,其与具有发射端及接收端的感应器1、2形成连通状态,并与设定侦测时间的电路板6呈连通状态。
蜂鸣器4,其与具有发射端及接收端的感应器1、2形成连通状态,并与设定侦测时间的电路板6呈连通状态。
电池组5,其为具有发射端及接收端的感应器1、2、LED 3、警示蜂鸣器4与电路板6提供电源供应。
电路板6,如图6所示,其上设置有接收电路接收感应器1、2所发出的信息,并将所接收的信息输入CPU中,由CPU分析输入信息再控制LED 3及蜂鸣器4的动作。电路板6也可为设定侦测时间。
通过上述结构,便组成了简便且易调整的点滴侦测。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动作流程。
如图4所示,光电控制器7定位套合在流量显示筒8周缘,先用光电控制器7设定所侦测的液体通过的时间,在此以t1为设定时间(如图1所示),当预备设定t1值时,可先预测每滴所需时间(在此可采取一定滴数所需的平均时间,例如:采十滴所需时间为十秒钟则可算出每一滴需要一秒)利用CPU运算,并再往后每一定时间采样相同滴数,计算平均所需时间tN值。若超过设定时间t1却未感测到液体通过,即会启动光电控制器7中的蜂鸣器4作警示呼叫。反之,在设定时间t1内侦测到有液体通过(如图5所示),则光电控制器7中的LED3保持开启状态。
光电控制器7还可再设定第二设定时间(在此是以tN为实施设定),若在第二设定时间tN内侦测到有液体通过(如图5所示),便会关闭原先警示呼叫的蜂鸣器4并开启LED3。反之,若仍未侦测到有液体通过,则会继续开启蜂鸣器4作警示呼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儒林林永兴,未经李儒林林永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02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