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腋窝汗腺抽吸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0276.5 | 申请日: | 200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27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烨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烨峰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之波 |
地址: | 51800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腋窝 汗腺 抽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装置械,特别是一种祛除腋窝汗腺的腋窝汗腺抽吸装置。
背景技术
腋臭又称“狐臭”,属臭汗症的一种,多发于腋部,它特殊的“臭味”给很多人带来了无尽的苦恼,不愿参加社交活动,影响了日常工作、学习及生活,因此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现代病理学研究发现:腋臭的发生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正常人汗腺和皮脂腺互不相通,然而结构出现异常的个体汗腺相当发达,在受热或夏季出汗时,大量汗液经肥大变异的汗腺胞壁筛孔渗入到皮脂腺内,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产生酵解反应,汗液再经皮脂腺流出时,就出现难闻的气味。传统治疗腋臭的方法主要有:局部搽药法、封闭注射法、激光治疗法但疗效不确切;而手术切除法损伤面大,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恢复时间长,易留下明显疤痕,有的患者还可能出现皮下血肿、皮肤坏死、延期愈合等并发症。采用微创手术虽然能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但难以将腋下的汗腺阻断、清除治疗效果不理想,如腋部范围大的狐臭则更难治愈了。为解决上述问题人们想了很多改进方法;用注射装置与针头连接来抽吸汗腺组织等,但操作烦琐、手术效率低、易出现疗效差及并发症,难以推广使用。探究治疗腋臭最佳方案和专用有效装置械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治疗腋臭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治疗腋臭创面小、无疤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时间短、术后无并发症且治疗效果好的腋窝汗腺抽吸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设计一种腋窝汗腺抽吸装置,它由针管、具有中空腔的针基座、软管、负压吸引装置组成,所述的针管之针头端呈弧形弯折,针管之尾端固定插置在具有中空腔的针基座的一端,针基座的另一端与所述的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形成一体,软管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负压吸引装置上,即针管与针基座和软管成一相通管路,针基座的外壁上设有对应与针头端抽吸口的标志点。
更优的是:
所述的针管上至少设有一个抽吸孔,多设几个抽吸孔是为了更快的将汗腺组织等吸出体外。
所述的针头端抽吸口为钝圆形与针管中心线呈45-65度角,针管长在5-10厘米之间,针管上设有刻度标记,这样设计是为了在抽吸时穿刺的层次感清楚,可准确地掌握穿刺深度,能稳定达到要抽吸的部位,手感好且有力。
所述的具有中空腔的针基座上设有防滑条纹,这样设计在手术操作时握针更方便、稳固。
所述的软管为透明的胶管,这样能直接的观察经抽吸孔吸出的汗腺组织。
所述的具有中空腔的针基座与软管连接端呈倒圆锥形,这样设计是为了防止针基座与软管连接处容易脱落。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方案后,使得腋窝汗腺抽吸装置整体结构更为紧凑而简单、成本更为低廉、组装也非常方便,它打破了传统治疗腋臭只能切除汗腺的方法。在治疗腋臭时首先以破皮针在术区皮下放射状穿刺,切断皮下的部分汗腺组织,然后将腋窝汗腺抽吸装置软管的一端活连接在医用负压吸引装置上并开动医用负压吸引装置,将腋窝汗腺抽吸装置的针头通过破皮针的开口紧贴皮下穿入,针管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行髓道式抽吸,针头端抽吸口为钝圆形与针管中心线呈45-65度角,针管长在5-10厘米之间,所述的针管上设有刻度标记,在抽吸时穿刺的层次感清楚,可准确地掌握穿刺深度,能稳定达到要抽吸的部位,手感好且有力。
具有中空腔的针基座上设有防滑条纹,在手术操作时握针方便、稳固,通过透明的软管可看到有汗腺、脂肪及浅红色麻醉药液被吸出到负压吸引装置上的引流瓶内。
用这种腋窝汗腺抽吸装置治疗腋臭能达到;创面小无疤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时间短、术后无并发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多孔针管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腋窝汗腺抽吸装置,它由针管3、具有中空腔的针基座4、软管8、医用负压吸引装置组9成,所述的针管3之针头端呈弧形弯折,针管3之尾端固定插置在具有中空腔的针基座4的一端,针基座4的另一端与所述的软管8的一端固定连接形成一体,软管8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医用负压吸引装置9上,即针管3与针基座4和软管8成一相通管路,针基座4的外壁上设有对应与针头端抽吸口1的标志点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烨峰,未经张烨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02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智能终端机
- 下一篇:阴道前壁膨出及压力性尿失禁修补悬吊补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