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油压刹车油槽的自行车刹车把手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0331.0 | 申请日: | 200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60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陈瑞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瑞斌 |
主分类号: | B62L3/02 | 分类号: | B62L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万学堂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压 刹车 油槽 自行车 把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油压刹车油槽的自行车刹车把手,尤指一种具开放式油槽,且可方便检视油量的自行车刹车把手。
背景技术
一般现有的自行车油压刹车系统主要在刹车把手与刹车器间设置内储有油液的管路,当使用者按压刹车把手时,则可透过管路内的油液给刹车器施加一定的压力,来达到刹车减速的效果。
然传统封闭式的油压刹车系统常会因油液的耗损或渗漏,而导致油压系统的失效,因此业界设计出一种开放式的油压刹车系统,其主要在刹车把手上设置有与管路连通的油槽,其除可透过油槽适当地补充耗损或渗漏的油液外,也可在油压系统操作过程中提供补偿作用,让油压刹车系统的作动更为灵敏,而提升其刹车效果。
然而,上述具油压刹车系统油槽的刹车把手在使用上并不如预期理想,总结归纳其缺点如下:
1、纵然现有的刹车把手具有可用以适时地补充油液的油槽,但因刹车把手大都以金属或塑料等材质所制成,故使用者无法由刹车把手外观直接观察到油槽内油液的多寡,故常需至油液损耗到刹车效果明显下降至一定程度后,方能得知需补充油液,如此将容易因刹车效果不佳而导致交通意外等不良状况发生。
2、一般为配合不同自行车骑士的使用习惯,在将刹车把手组设于自行车握把上时,往往会依不同的使用需求而变换刹车把手相对握把的组设角度,然虽现有具油槽的刹车把手通常具有油封,可防止油液自油槽中外漏,但由于现有刹车把手无法看到内部油槽的情况,若刹车把手调整完成后,其油槽开口刚好偏转在往下的角度,油槽内的油液仍容易自油槽的开口处漏出,如此不仅会加速油液的消耗,更会限制刹车把手组设于握把上的弹性与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创作人有鉴于现有具油压刹车油槽的自行车刹车把手结构及使用上的不足与缺失,特经过不断的试验与研究,终于发展出一种能改进现有技术缺点的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油压刹车油槽的自行车刹车把手,其除可提供油压刹车系统油液补偿作用外,也可使油槽管的开口保持于朝向上方的位置,避免油液渗漏的情形产生,同时油槽体设为可油透明材质所制成,或油槽管设有可透视内部的透明部,让使用者直接看到油液的状况,而能适当且实时的补充油液,来达到提高自行车行驶安全性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油压刹车油槽的自行车刹车把手,包含有本体,于本体一侧横向延伸形成有用以与自行车握把相结合的结合部,于本体一端枢设有按把,另端则设置有油压机心,于油压机心内设置有油室,于油室内设置有连接至按把的活塞;
又于油压机心的外周缘凹设有环绕油压机心的环槽,于环槽的底面设置有与油室相连通的导油孔,另于油压机心上套设有可相对油压机心转动,且绕设环槽的油槽体,于油槽体上凸设形成有与油压机心上环槽相对且连通的油槽管,油槽管设有可透视内部的透明部,而于油槽管的开口上则设置有封闭开口的盖体,并于盖体与油槽管的开口间设置有油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可利用油槽体上的油槽管储存适当的油液,而透过导油孔对油压机心油室内的油液提供补偿的效果,使油压刹车系统提供更良好的刹车效果。
2、因本实用新型可相对油压机心转动油槽体,而使油槽管的开口在调整刹车把手与自行车握把间的设置位置与角度时,能一直保持于朝向上方的位置,来避免漏油的情形发生,并能解除对刹车把手组设角度的限制,大幅提高刹车把手组设的弹性及实用性。
3、本实用新型的油槽体由透明材质制成,或油槽管设有可透视内部的透明部,故使用者可直接由油槽体或油槽管看到内部油液的状况,以适时地添加油液,确保油压刹车系统的正常运作,来提自行车行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操作实施例的平面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本体 102:结合部 11:按把
12:油压机心 122:油室 124:环槽
126:导油孔 128:套环 13:活塞
14:油槽体 142:油槽管 144:定位孔
15:盖体 152:穿孔 16:油封
162:弹性部 17:定位珠 17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瑞斌,未经陈瑞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03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