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逆渗透净水器马达冷却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0469.0 | 申请日: | 2007-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96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徐永承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永承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新银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渗透 净水器 马达 冷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冷却结构,特别涉及使用在逆渗透净水系统中,且使用逆渗透净水系统中所排放的废水,以水冷循环方式将马达降温,同时可将废水再次利用,极具环保功效的马达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人对于水质的干净与否其实非常的注重,所以家中几乎都会配备水质净水器,市面上净水器的种类繁多,而取得纯净饮水的过程中,其使用的方法技术各不相同,水质处理方法大致上可分为:(一)沉淀物过滤法、(二)硬水软化法、(三)活性炭吸附法、(四)去离子法、(五)逆渗透法、(六)超过滤法、(七)蒸馏法、(八)紫外线消毒法等;其中以逆渗透净水系统而言,其主要是将饮用水以马达驱动加压后,经过若干不同滤水作用的滤水器,再经由具有逆渗透多层膜的纯水系统滤心装置过滤后,则分成纯水及废水两部份,纯水则储存于储水压力筒,以方便供给与使用,废水则将之排放。
逆渗透水质系统除了将水质净化后,会产生相当容量的废水,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经测试发现每制造1公升纯水便会排放2-3公升的废水,一个家庭一天至少会使用1桶约10公升的的纯水,亦即一天最少会产生20-30公升的废水,但是这些废水除了不适合饮用,基本上透明洁净与一般自来水无异,如能妥善回收利用必定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用水。
然而逆渗透水质系统常常会发生的问题,即是马达驱动一段时间后会有过热现象,其温度往往高达45℃以上,容易造成其塑料材质的上盖变形甚至产生应力不足、加上压力大而漏水的情况。
一般逆渗透净水系统所使用的马达结构,早期有如中国台湾第79203305号新型专利所披露的“逆渗透纯水机的马达构造”,该结构主要包含有在一座体上固定一马达,该马达输出轴驱动三凸轮组,该凸轮组上方设有一止逆阀座,该止逆阀座上方则设有一盖体,该盖体分别具有一出水口及一进水口,水流自该进水口进入内部,而经由该止逆阀座上的各组单向阀,再通过该凸轮组的加压,而由止逆阀座上中央单向阀以高压经由盖体上的该出水口输出。
另有一种逆渗透净水系统所使用的马达结构,如中国台湾第84201249号新型专利所披露的“逆渗透纯水机的马达构造改良”,该结构是针对马达的驱动装置作改良,主要特征在:将半圆型垫环设计成多个环形排列,并与该底盖一体成型,该底盖下端可直接接受马达的驱动,而作原地偏心摆动;为于该底盖上方的阀门座是由橡胶材料所制成;通过该底盖上方的各该垫环成圆形排列,而使摆幅平均,使出水的水压亦较为平均,不易损坏;况且以马达直接驱动该底盖及热环是以一体成型结合,使组件减少而降低制造成本。
另有一种逆渗透净水系统所使用的马达结构,如中国台湾第92200979号新型专利所披露的“逆渗透水质过滤系统的压力泵的上盖结构改良”,该结构则针对马达上方所结合的上盖,其内部具有的调压装置作改良,主要特征在:该上盖上设有一调压孔道及一泄压孔道,该调压孔道与该压水泵的高压水室相连通,并于该调压孔道内由外而内依序设有一滑块、一压缩弹簧、以及一螺杆,而该泄压孔道设于介于该滑块及螺杆之间的调压孔道上;通过上述结构,可令该压力泵内部的压力可长保持在正常压力范围内,且可避免因压力过高所造成逆渗透膜破裂,或漏水的情事。
一般而言,逆渗透净水系统一分钟大约净化600cc-1000cc的纯水于压力储水筒,且限于马达驱动的马力较小者,因而必须加装压力储水筒,使纯水得以其施压而正常持续由水龙头出水;然而若想要去除压力储水筒的装设,则必须将马达规格加大以增加压力,以使水压能流通至水龙头而直接流出纯水;对于马达规格的增加,势必更容易造成马达驱动时的温度过高,而更须添设冷却装置加以降温。
上述所披露的逆渗透净水系统所使用的马达结构,皆必须使用压力储水筒来储存纯水,且均未见可冷却或散热的装置,仍无法解决马达过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前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逆渗透净水器马达冷却结构,其无须加装压力储水筒,可降低制造及安装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逆渗透净水器马达冷却结构,其具有散热及冷却马达之功效,可予以降温。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逆渗透净水器马达冷却结构,系以逆渗透系统之废水再利用,可有效节省水资源,极具环保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永承,未经徐永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04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焊丝
- 下一篇:新型急诊病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