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细胞培养的连续加液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0621.5 | 申请日: | 2007-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255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关伟军;马月辉;李向臣;刘帅;刘长青;包阿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凤儒 |
地址: | 10009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细胞培养 连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液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细胞培养的连续加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细胞培养的方法包括贴壁培养、EB病毒转化技术培养、胶原酶消化技术培养等。由于细胞培养有多个阶段,所以在培养过程中一般要涉及多种试剂和培养液,且往往一种试剂或培养液需要反复添加多次,不仅操作繁琐,而且反复吸取试剂或培养液很容易造成试剂或培养液的污染,如操作人员反复旋拧试剂瓶盖的时候和移液器多次伸入试剂瓶的时候。细胞培养所用的有些品种的试剂和培养液很昂贵,如特级胎牛血清等,且在培养板孔内加培养基时由于每次加样剂量很少,大瓶装的培养液在短期内很难用完,因此在培养液的使用中更要小心注意,一旦在操作过程中培养液被污染,整瓶培养液均不能继续使用,在经济上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现有用于细胞培养的移液枪和移液管如专利号为ZL200420020854.8的移液器,虽然在移液器结构作了一定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操作,但还存在下述问题,1、如整个加液取样操作过程需要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2、由于移液枪每次加样均需要更换干净的移液管,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大量的移液管,而且清洗灭菌困难,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浪费了不必要的科研经费;3、由于移液枪属于精密设备,很难对其进行灭菌,在移液枪反复取液的过程中更容易造成污染;4、用移液枪取液对操作者的技能要求较高,增加了工作难度。
综上所述,现阶段针对细胞培养工作急需一种能够减少或避免试剂污染、操作简便、加样梁准确、价格低廉的加液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人经过反复实验,最终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避免试剂污染、操作简便的用于细胞培养的连续加液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细胞培养的连续加液装置,其包括加液器和储液瓶;加液器包括活塞、活塞套管、密封盖和出液管;所述活塞位于活塞套管内;活塞套管上套设有密封盖,该密封盖上设有标尺;该活塞套管端部延设有吸液管,且其下部侧壁上还设有排液管,所述吸液管和排液管与活塞套管相通;该排液管贯穿于密封盖并与出液管相连;所述吸液管和排液管的中部均收缩成一限量口,该限量口上部均设有一半封闭的挡止部,限量口与挡止部之间设有一阀体;所述储液瓶与密封盖旋接。
上述用于细胞培养的连续加液装置,其中,所述密封盖上设有一注液孔。
上述用于细胞培养的连续加液装置,其中,所述排液管通过橡胶软管与出液管相连。
上述用于细胞培养的连续加液装置,其中,所述标尺为非圆柱结构,其上设有刻度,该刻度的量程为0.1ml~10ml,量程由活塞套管的直径及容量控制。
上述用于细胞培养的连续加液装置,其中,所述储液瓶壁上设有横向的波纹状凸起或所述储液瓶瓶壁设有凸棱,用以增大摩擦力来易于持握。
上述用于细胞培养的连续加液装置,其中,还包括一底座可套于储液瓶底部,以增加储液瓶高度用以适应酒精灯等设备的高度,同时也增加了储液瓶的平稳性。
上述的用于细胞培养的连续加液装置,其中,所述活塞上设有一带弧形槽的固定件,该固定件通过弧形槽将活塞限制于标尺上,使活塞不能左右旋转,只能上下移动。
上述的用于细胞培养的连续加液装置,其中,所述标尺上套设有一与其匹配的可上下移动的挡止环,所述挡止环上设有一螺栓可将其固定于标尺上。
上述的用于细胞培养的连续加液装置,其中,所述固定件位于挡止环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盖、带刻度的标尺和活塞等可以采用耐高温的硬质塑料材质,活塞套管、吸液管、排液管、阀体和出液管等可以采用玻璃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活塞向上拉动时,活塞套管内形成真空,此时排液管由于负压作用其阀体向下堵住其限流口,整个排液管处于闭合状态;由于大气压力作用使吸液管中的阀体上移同时液体通过吸液管进入活塞套管。当活塞向下压时,活塞套管内压力大于大气压,吸液管中的阀体向下作用堵住其限流口,这时液体进入排液管,排液管中的阀体受到压力作用向上移动,打开限流口,液体经过排液管从出液管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06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