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绳电话机的收、发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0649.9 | 申请日: | 200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46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陈江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江勇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H04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德桢 |
地址: | 362200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绳电话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话机电路,特别是指一种无绳电话机的收、发电路。即无绳电话机的手柄部分与座机部分之间的无线收、发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无绳,亚无绳电话机,手柄部分与座机部分之间都可以不用电线连接,手柄部分与座机部分由无线收、发信息,其不足之处是使用市电供电,其供电电源线容易与房间里的其它电器电源线交错缠绕,甚为不便;其收、发电子线路由多个集成块及其外围电路构成,不仅成本高,生产困难,而且受原材料质量及品牌影响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无绳电话机的收、发电路,即电话机的手柄部分与座机部分之间的无线收、发电路,其手柄部分与座机部分的无线收、发电路各由一个集成块及其外围电路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一种无绳电话机的收、发电路,由座机部分和手柄部分的收、发电路构成,其座机部分收、发电路连接构成如下:
电话主机信号经电容C69、电容C68串联接芯片U1的16脚,芯片U1的16脚、17脚并接电阻R68,芯片U1的18脚、17脚并接电容C83,芯片U1的15脚经电阻R36接三极管Q6的基极,电源经电阻R65、电感L6、并联的电感L5、电容C44串联到三极管Q6的集电极,电阻R65与电感L6的连接点接电容C43,电阻R65与电感L6的连接点还接有电容C47,电感L6、并联的电感L5、电容C44的连接点接串联的电容C46、电阻R35、二极管D9到地,三极管Q6的发射极通过并连的电阻R34、电容C45到地;
电源经电阻R50、电阻R48、电阻R51、电容C66的串联到芯片U1的11脚,电阻R50、电阻R48的连接点经电容C64到地,电阻R48、电阻R51的连接点经电阻R49、电阻R47、二极管D13串联接地,电阻R48、电阻R51的连接点经电容C62到地,电阻R51、电容C66的连接点经电容C65到地,电阻R51、电阻R48的连接点经电感L7、电容C58并连后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三极管Q7的集电极、发射极间并联电容C59,三极管Q7的基极接电阻R49、电阻R47的连接点和通过电容C63到地,三极管Q7的发射极经电感L8、电阻R46和电容C60并联电路接地,芯片U1的11脚、10脚并联连接电阻R66、电容C81,芯片U1的5脚经电容C74接地,芯片U1的6脚、7脚并接电阻R57和电容C53,芯片U1的5脚、6脚间并联串接的电阻R56和电容C75,芯片U1的7脚与电阻R69、C78的连接点接电阻R58,芯片U1的8脚经电容C77接地,芯片U1的8脚、9脚并接串联的电阻R69和电容C78;
电源经电阻R53接芯片U1的1脚和19脚,芯片U1的1脚和19脚通过并联的电容C70、电容C61接地,芯片U1的2脚和4脚接串联的电容C71、电阻R55,芯片U1的3脚接电阻R54,芯片U1的9脚接电容C82,芯片U1的12脚和13脚接地,芯片U1的14脚和13脚并接电容C67;
其手柄部分收、发电路连接构成如下:
手柄送话器的电源经电阻R14、电阻R13限流提供给送话器MIC,电容C12、电阻R12串联接地,电阻R13、电容C12的连节点接电容C79到地和电容C26、电容C27串联至芯片U2的16脚,电容C26、电容C27的连接点通过电阻R22到地,芯片U2的16脚与17脚通过电阻R67连接,芯片U2的17脚与18脚通过电容C84连接,芯片U2的15脚通过电阻R3接三极管Q1的基极,电源通过电阻R61、电感L2、电容C2、电阻R2、二极管D1串联到地,电容C2、电阻R2的连接点接三极管Q1的基极,电感L2、电容C2的连接点通过电感L1、电容C1并联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电容C3并联接地,电阻R61、电感L2的连接点分别通过电容C4、电容C38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江勇,未经陈江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06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层气柱式空气密封体
- 下一篇:车辆路况实时扫描自动防撞报警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