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封型高效空气净化送风口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0885.0 | 申请日: | 200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38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晨 |
主分类号: | F24F13/06 | 分类号: | F24F13/06;F24F1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亚军;邢少真 |
地址: | 100054北京市宣***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高效 空气净化 送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净化设备领域,涉及一种完全密封型高效空气净化送风口。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空气净化送风口结构参阅图1所示,其静压箱体1的上部分与下部分为一整体结构,高效过滤器3设置在静压箱体1下部分内,静压箱体1下部分与平板型的底座2螺栓联接,上部分与高效过滤器3的密封是在正压范围内通过机械压紧和涂抹密封胶来实现;其缺点是(1)静压箱体为整体结构,如果密封不严发生微小渗漏,气流则会按照图中箭头方向泄漏至洁净室内,不能保证流入洁净室内的气流全部是通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的洁净空气;(2)安装工艺复杂,一旦安装不当或操作不严谨就会发生泄漏;(3)涂抹密封胶工艺复杂,安装不便,且更换过滤器时要割开和清理密封胶非常困难;(4)更换过滤器时要在净化区内操作,容易使净化区造成污染;(5)更换过滤器时要登高拆卸散流板,操作不便;(6)现有高效送风口只适用于单一厚度的高效过滤器,不能适用于多种厚度的高效过滤器。
本人自1995年初至2004年4月的九年中,曾在多项空气净化工程中使用空气净化送风口约385个,其中在13项工程中,有36个送风口发生泄漏,给工程带来巨大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密封可靠,绝对避免污染泄漏,拆装简便,适用范围广泛的密封型高效空气净化送风口。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密封型高效空气净化送风口,包括静压箱体、底座、高效过滤器,静压箱体一侧设置有进风口,底座上设置有高效过滤器、吊环,静压箱体与底座通过螺栓螺母联接,所述的静压箱体底部周边通过螺栓螺母压紧在高效过滤器的上周边。
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凹槽,高效过滤器的下周边压紧在凹槽周边上。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积极有益效果:
1.静压箱体与高效过滤器及底座的密封采用双面压紧,结构合理,密封可靠,万一密封不严发生微小渗漏,气流则会根据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原理泄漏至技术夹层乃至大气中,而不会泄漏至洁净室内,保证流入洁净室内的气流全部是通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的洁净空气,绝对避免了污染泄漏;
2.拆装简便,操作人员不必进入净化区即可完成更换高效过滤器的全过程,避免人员对净化区的污染;
3.可直接与多种不同厚度的高效过滤器配套,适用范围广泛,主要适用于净化间送风口,以及密封度要求较高的净化设备及空气净化工程中;
4.自2004年5月后,在净化工程中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完全密封型净化送风口约215个,无一泄漏,洁净室内洁净度全部一次检测合格,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气流流向及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2、图3所示,一种密封型高效空气净化送风口,主要由静压箱体1、底座2、高效过滤器3、吊环4、螺栓螺母5等零部件构成;其底座2上设置有凹槽201及吊环4,凹槽201内安装有高效过滤器3,高效过滤器3上面设置有静压箱体1,静压箱体1一侧设置有进风口101,静压箱体1的底部周边通过螺栓螺母5压紧在高效过滤器3的上周边上,高效过滤器3的下周边压紧在底座2的凹槽201周边上,静压箱体1与底座2通过螺栓螺母5联接。
同时参阅图4所示,安装时,将吊杆6下端勾挂在底座2上面的吊环4上,上端吊装在建筑顶板8的进风口处;将底座2安装在现有洁净室屋顶的彩色钢板9及散流器10位置内,建筑顶板8与钢板9之间形成技术夹层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由于高效过滤器3的上周边和下周边分别被底座2和静压箱体1双面压紧密封,而高效过滤器3的边侧裸露于技术夹层中7中,即使压紧密封不严沿边侧发生微小渗漏,气流也会根据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的原理按照图中箭头方向泄漏至技术夹层乃至大气中,而不会泄漏至洁净室内,确保所有流入洁净室内的气流全部是通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的洁净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晨,未经李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08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段自平衡双壳体离心泵静密封结构
- 下一篇:家庭管道式废水再利用智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