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口径、大容量、高压气地下储气井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1066.8 | 申请日: | 200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65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曾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建军 |
主分类号: | F17C1/04 | 分类号: | F17C1/04;E04H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0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径 容量 压气 地下 气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储存设备的制造,具体涉及从井中开采油、气、水的方法及设备,属于国际专利分类E21B43/00从井中开采流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城市天然气管网、天然气门站、CNG(压缩天然气)加气站、企业自备燃气站等都需要配套建设储气库。而现有的储气钢瓶、球型储罐、煤气柜和小口径地下储气井等储气方式分别存在着储气量小、安全性差、占用地面空间等缺点,不能满足大容量、高安全性的需要。
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大容量、高安全性、井管全部安装于地下、施工工艺简单、综合成本低的高压气地下储气井。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上述的高压气地下储气井多井并联形成的大、中、小型不同容量的储气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大口径、大容量、高压气地下储气井,它装有大口径钢管内胆,在钢管内胆外包有由树脂/高强度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的两层增强井管。储气井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井口封头和井底封头,井管内胆中设有上下贯穿的排液装置,井管的上封头处安装有井口安全控制阀。该储气井的施工方法采用旋挖钻机或螺旋钻机旋挖成孔,整个井体座落于该旋孔之中,并采用高压压注水泥浆固井。钻孔的深度最深至60M。在井管安装前,需预先缠绕复合材料增强井管,以及在钢管内胆的内外喷涂内外防腐蚀层。
井管按压力等级的不同要求,可以选择采用大口径焊接钢管井管,大口径无缝钢管井管,或大口径钢管内胆树脂/高强度纤维复合材料增强井管。钢管内胆的口径由300mm至5M,钢管内胆长度最长至50M。
在高压气地下储气井井管安装完毕后,地面铺设钢筋混凝土防爆层。
在所述钢筋混凝土防爆层之上可以选用敷设树脂/高强度纤维防爆层。
该地下储气井可以采取多井并联安装;储气井之间可以留间隙也可以不留间隙;储气井库区地下由水泥浆固化为整体结构,不会发生位移、弯曲和变形。
本实用新型地下储气井适用于天然气、煤气、煤层气、液化石油气等各种压缩气体的储存;也可以用于其它各种液体、气体、化学危险品的储存;及适用于建设大型、中型、小型,高压、中压、低压各类储气库和化学危险品库。
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可靠性高、储气量大、占地面积小、恒温、防火、防爆、防雷电、抗静电、排水彻底、防腐蚀性好、对环境影响小、施工简单、工程进度快、建设成本低、维护费用低、使用周期长、易于防范恶性事故发生等特点。工作压力分为10Mpa、25Mpa等不同等级。适用于高、中、低压各类压缩气体、危险气体的储存。多井并联可用于大型、中型、小型城市燃气管网储气库、天然气门站储气库、企业自备储气库及CNG(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储气库。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大口径、大容量、高压气地下储气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井口封头,2.钻孔,3.增强井管,4.增强井管,5.防腐蚀层,6.井底封头,7.安全控制阀,8.树脂/纤维防爆层,9.地面钢筋混凝土防爆层,10.排液装置,11.钢管内胆,12.水泥浆固井,13.钻孔底端。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大口径、大容量、高压气地下储气井装有大口径钢管内胆11,在钢管内胆11外包有由树脂/高强度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的增强井管3和增强井管4。按压力等级的要求可以选择采用:大口径焊接钢管井管,大口径无缝钢管井管,或大口径钢管内胆树脂/高强度纤维复合材料增强井管。储气井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井口封头1和井底封头6,井管内胆11中上下贯穿排液装置10。井管的上封头处安装有井口安全控制阀7,整个井体装于采用旋挖钻机或螺旋钻机旋挖工艺所成的钻孔2之中。钢管内胆11的内外喷涂有内外防腐蚀层5。钢管内胆11的口径由300mm至5M,长度最长至50M。高压气地下储气井井管的整体置于地下钻孔内2,并采用高压压注水泥浆固井12。
采用旋挖钻机或螺旋钻机旋挖工艺所成的钻孔2,其深度最深至底端13为60M。
高压气地下储气井井口周边的地面铺设有钢筋混凝土防爆层9。在钢筋混凝土的防爆层9之上可以选用敷设树脂/高强度纤维防爆层8。
该地下储气井可以采取多井并联安装;储气井之间可以留间隙也可以不留间隙;储气井库区地下由水泥浆固化为不会发生位移、弯曲、变形的整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建军,未经曾建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10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