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夏季服装系统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20001457.X 申请日: 2007-02-16
公开(公告)号: CN201011865Y 公开(公告)日: 2008-01-30
发明(设计)人: 李毅;爱德华·牛顿;孙舒;胡军岩;郭绮莲;杨国荣;韩艳霞 申请(专利权)人: 香港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A41D31/00 分类号: A41D31/00
代理公司: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玉双;潘培坤
地址: 中国香港*** 国省代码: 中国香港;8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夏季 服装 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服装系统,特别涉及符合夏季人体生理需求的服装系统。

背景技术

服装在现代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现代服装发展更是越来越多地注重协调服装与人体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关系,以提供更舒适,更保健更时尚个性的服装产品。

现代服装生理卫生学证明:人们感觉舒适的皮肤温度是一个窄小的范围,国际上公认的舒适环境温度在28℃左右,皮肤舒适温度在33℃左右。人体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身调节,以适应一定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变化。比如,当体温过高时,人体的自动调节机制就会通过出汗、加快血流量等方法,促使皮肤表面液态水(汗液)的挥发,以带走多余的热能以达到降温的目的。但是,这种调节能力会受到人体本身生理极限的制约。但是当超过正常温度过多时,人体的自我调节便难以奏效。

夏季有其明显的季节特征,烈日炎炎,高温逼人。温湿度常常超过人体的自我调节的极限,导致人的心理钟、生理钟的不能正常运转,从而引起人心理上的焦虑和烦躁,诱发健康问题。比如,科学研究表明,“与热有关”的实际死亡人数,  比人们直觉感知的要多得多。上海气象台网站(http://www.climate.sh.cn/human/42.html)的资料报道:上海和广州近10年来的死亡资料统计显示,上海每年(夏季平均死亡9505人,广州3367人,其中“与热有关”的死亡约占4%-12%。在最高温度达到34℃以上的日子,死亡显著增加。上海夏季常日(温度未达到34℃)平均死亡103人,热日(温度达34℃以上)平均死亡134人,比常日多35.2%。广州夏季常日平均死亡37人,热日平均死亡41人,比常日多15.7%。这些死亡数据虽然不完全是由于中暑直接造成的,部分是由于环境高温而造成人体生理调节机制功能失常而容易诱发各种生理病变导致的。

综上,夏季着装环境具有以下特点:

1.环境温度较高,通常都会超过人体感到舒适的28℃,极端情况下更会超过人体37℃的体温;

2.多雨的气象造成环境湿度高,不利于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人体内的热量难以散发;

2.高温,高湿是细菌繁殖的良好环境,因此服装容易霉变,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4.过度的紫外线辐射会诱发皮肤老化,甚至癌变。

这些都要求服装作为第二皮肤来进一步增强人体对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因此,解决人们夏季着装所面临的问题,已经成为现代服装发展的方向之一。目前,关于利用服装来增强人体对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几方面:

1.将相变材料包封在微胶囊中,利用其在相变温度点固液相间转变而吸热放热特性,进行相应的温度调控以达到减小温度的变化对人体感受的刺激,PCT专利申请WO2005/006896中公开了一种利用相变材料生产制冷服装的技术,其相变材料的熔点选择在5℃至30℃,其他请参见美国专利No6855410、No.6835334、No.6703127、No.6319599、No.6183855、No.5722482、No.5415222以及No.4856294等。

2.在服装中增加液体循环管路,利用一定的冷媒在服装中的流动而带走人体的热量,参见美国专利No.6695762、No.5433083和No.5320164,以及中国专利CN1341392、CN1344519、CN1156236等。

3.从服装材料出发,增加服装表面水分蒸发特性的方法,参见美国专利No.6464672、No.6125645和No.5263336等。

4.从服装款式设计出发或利用电子元件改进服装内的通风状态,参见美国专利No.6516624、No.5970519、No.5862675和No.5421326等。

5.此外还有一些专利技术实现了服装的紫外线屏蔽的功能。例如,中国专利CN1618360A中公开了一种利用多种纳米材料制备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护系统的方法。其他请参见中国专利CN1358244、CN1552973和CN1552974。

6.也有专利文献论及智能服装或功能服装的设计。例如中国专利申请No.01142503.2中提出了一种可穿戴的计算机和服装系统。中国专利申请No.89108609.9、No.96222965.2中也公开了多功能服装系列的制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理工大学,未经香港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14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